归真堂停止上市,证监会和林业部门甩掉了“难题”,但不能因此而让动物保护问题,也就此消失在公众视野。
在IPO自查“大限”的最后一周,终止审查企业数再度井喷,又有75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此前备受争议的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也宣告止步。对此,归真堂董秘表示,提交终止审查的原因是公司认为目前上市时机不成熟。(6月3日《东方早报》)
终止上市的原因,归真堂自称是“上市时机不成熟”,但这背后,显然不能排除舆论压力的影响。对证监会也好、对林业部门也罢,是否允许归真堂上市,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今,归真堂终止上市,无异于给这些部门解了围,终于甩掉了这块烫手的山芋。但是,动物保护的议题,不能因为归真堂终止上市而跟着消逝。
客观地说,活熊取胆引发热议的这一年多来,动物保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当街扑杀猫狗、血腥斗狗,一系列伤害和虐待动物事件仍旧频频发生。这与动物福利立法滞后,长期存在监管缺失有关系。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保障动物福利,并且立即行动起来。在我国,涉及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达2000余部,其中明确体现动物福利的条款却寥寥无几,动物福利保护立法亟待破题。由中国兽医协会草拟的《动物福利评价通则》,虽无强制力但毕竟意味着动物福利立法破冰,去年多次传出消息说“即将出台”,可至今似乎也没有动静;至于备受期待的《反虐待动物法》与《动物保护法》,更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借助类似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的舆论影响力,加速动物福利立法的进程,原本是公众最为期待的。如今,归真堂终止上市,一方面难以说是“民众的胜利”,另一方面仍然让公众很担忧:会否因为归真堂终止上市退出公众视野,动物福利保护问题,也随之被冷落?没了归真堂上市这个“靶子”,动物福利保护立法进程会否依旧缓慢?
相关阅读:
归真堂终止创业板IPO活熊取胆企业上市梦碎
活熊取胆企业上市梦碎———
证监会最新资料显示,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于近日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创业板IPO计划。这家以活熊取胆为经营方式的企业,三年来一直为争取在创业板上市而努力,但一路阻力重重,从首次曝光IPO计划以来,争议如影随形。此番终止审查,意味着这家企业的IPO暂时画上句号。
归真堂方面昨天表示,虽然这几年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但企业产品结构还不够丰富,经营规模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现在比IPO更重要的事情是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尽快增加新的熊胆粉中成药品种,深度开拓和广度延伸销售渠道,力争在三年内开设600家门店、五年内实现1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公司将不排除择机再启IPO。
纵览两市公司上市历程,尚没有一家在上市之前遭到如此之多的争议。资料显示,归真堂首次被公众知晓其欲借助上市融资扩大规模,是在2010年6月,福建省环保厅公布了对归真堂的环评报告书,表明其已通过上市前环保核查程序。归真堂上市计划甫一披露,便遭到了外界的强烈质疑。由于归真堂熊胆粉的原料来源是直接从黑熊身上提取,即“活熊取胆”,其扩大规模之举饱受非议,尽管归真堂通过各种方式声明“活熊取胆”利用无管引流,无痛且不会影响黑熊健康,但并没有得到相关动物保护机构的认同。三年来一些动保组织、个人阻止归真堂上市、取缔熊胆产业的呼声不绝于耳。
历经三年坎坷,归真堂的上市梦最终在本轮拟上市公司的撤单大潮中破碎。证监会的信息显示,在IPO(首次公开发行)自查“大限”的最后一周,又有75家企业终止审查。除了归真堂之外,神舟电脑、中国建材、中海信托、大连银行等多家公司于上周撤回申请,终止审查。据有关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269家IPO企业终止了IPO申请。其中创业板134家,主板及中小板1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