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慢性病普及率越来越高的今天,仍然有位“沉默的杀手”不为大众所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很多慢阻肺患者因气促、透不过气等症状而去就诊时,肺功能可能已经下降了一半甚至以上。在7月11日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媒体见面会上,家庭医生在线记者就慢阻肺患者夏季保健的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分享了近年慢阻肺的防治心得。
夏季“黄金期”打好巩固战
秋冬季是慢阻肺的高发期,很多患者在这时期出现症状急速加重。夏季是慢阻肺患者相对感觉最舒服的季节,但这并不代表患者在夏季可以停止治疗。相反的,钟院士建议患者应在夏季稳定期接受康复治疗。
钟院士表示,慢阻肺最大的危害是反复发作。他指出,如果重度慢阻肺患者每年都没有发作,则五年内的生存率可达到80%;如果每年发作2次,那么五年内生存率是50%-60%;若每年发作达到3次或以上,则生存率不到30%。因此,避免反复发作是慢阻肺防治的重中之重。中医有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钟院士表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慢阻肺防治上。由于夏季温度高,患者一般发作得少,这时如果积极接受治疗,如抗炎治疗、支气管舒张治疗等,无疑是为心肺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免疫功能也有所提高,气道阻塞也得到有效的改善。这样在秋冬季来临时,病情也不会加重或不会严重发作。
北方人因空气污染减寿5.5年?应认真对待
就在媒体见面会的前几天,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居住在淮河以北的五亿中国人由于室外空气污染使250万人因此死亡。通过不连贯方程回归方程统计,中国北方人的预期寿命平均比南方人少5.5年,原因是北方淮河以北在1980年由政府补贴普遍使用煤炭取暖导致空气污染,对人体心肺功能造成破坏性影响。主要是心脏病、脑卒中、呼吸道疾病及肺癌。根据该研究显示,总悬浮颗粒(TSP)浓度每上升100µg/m3,平均预期寿命可缩短3年。该报道一发布即引起大众哗然。
对于这份研究,钟南山院士表示这是一个有关居民心肺疾患病死亡率与空气污染程度关攸的初步报告。政府对淮河以北提供完善取暖是好事。但洁净室内空气的相关措施未跟上造成的结果。如今PM2.5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很关注PM2.5对健康的影响。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关于灰霾和心肺疾病病死率关系的研究,而这类研究对整治灰霾是必不可少的。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比较可信的数据都是从国外得到的,但国外的情况与我国有很大差别,因此中国城市PM2.5浓度较国外高5-10倍。因此研究灰霾必须要有我国的数据。他呼吁尽快组建研究小组,调查在我国情况下PM2.5对人体的危害。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等媒体提问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