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秋老虎来袭当防脑中风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0/22 11:31:54

秋风已起,寒冬将至。人们在尽情享受秋天带来的凉爽和惬意之时,也应倍加小心不请而来的“秋老虎”——中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英教授介绍,秋冬季节是脑中风最高发的季节,中老年人特别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须警惕。当下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等。

天凉血压不稳定

“中风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概念,因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彭英介绍,西医学上,中风被称之为脑卒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脑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三大致死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大类,在我国南方,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每到天气转凉之时,我们都要提醒患者注意气温变化,预防发病。彭英说,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需要警惕。天气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被消耗,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此外,寒冷季节,老年人血压容易升高并且不稳定,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偏高,这都是中风发生的诱发因素。

然而,并非所有老年人都容易发生中风。到底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肥胖、长期酗酒等都是脑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其他少见的危险因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畸形等。

总而言之,归纳起来,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合并上述危险因素、且控制不良的人群即为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则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越高。

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中风发生的诱因以疾病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出血性卒中多发生于患者情绪激动(如吵架、赌博等)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缺血性卒中则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或晨起时(血流最缓慢),心脏疾病所致卒中(即:心源性卒中)多发生于体位变化或运动之时等。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脑中风患者的家属,他们时常会说,患者睡前还好好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肢体麻木不灵,有的甚至不能说话。一去大医院做检查就被确诊为脑梗。研究认为,人体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其间没有任何液体的补充,清晨血液黏度达到高峰,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容易在凌晨发生脑梗。因此,为减少发生脑梗,建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好在睡前喝些水,使血液得到稀释。此外,常见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出现中风的现象,是因为起床过快,一下站起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容易脑缺血、心肌缺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流行病学已经证实,抽烟是秋冬时节诱发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

短暂症状更应警惕

做好预防首先要认清我们的对手。目前很多人都知道中风会导致偏瘫,其实偏瘫只是中风的一种常见表现。实际上,中风的表现非常复杂,包括偏瘫、偏身麻木、言语障碍、眩晕、视物重影、视野缺损、口角歪斜、构音不清、饮水呛咳、记忆力受损、抽搐等,每个患者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其表现类型主要由脑部病变的位置决定。彭英教授提醒,须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可能会短暂性出现上述症状,随后迅速缓解,此时,患者和家属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其实是脑中风发生的一种先兆或危险信号,若能得到及时的诊治,部分患者可避免发生不可逆的后果。

戒烟、戒酒和保暖

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常规控制高血压和血糖、降血脂、治疗原发心脏疾病等外,还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疗的个体化。如上所述,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因此,脑中风的预防首要的就是要对症处理所有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就要重点控制血压和戒烟和戒酒。

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糖尿病肥胖病人重点控制血糖、降血脂、减肥等。若经专科医生判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需长期口服抗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预防中风发生和复发。

此外,人们在此时节应多喝水,保持心情平稳,切忌过喜过悲;同时,可按自身情况保持适度的户外运动,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若突然发生脑中风,家属除了马上打120、呼叫救护车外,可将患者平卧、头稍抬高,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勿乱服药物和其他食物;若患者发病时已意识不清,此时切勿强行灌服任何药物,以避免发生误吸、窒息,可待急救医生到场后进行专业处理。总之,怕病之心不须有,防病之心不可无。预防脑中风,需大家参与。

哪些食物可以预防脑中风

1、香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香蕉中富含的钾元素对于脑中风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因为钾是神经传递的媒介物质,对于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营养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天吃约100克的香蕉,将大大减少患脑中风的危险。

2、土豆。土豆富含钾元素和维生素C,所以,其作用和香蕉类似。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降糖降脂、宽肠通便的作用,每天吃一次土豆约50克,可使中风机会下降32%。

3、牛奶。牛奶除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名为“吡咯喹苯醌”的营养物质,这种物质对脑神经起着保护的重要作用。因此,每天喝牛奶对防治脑中风大有益处。

4、富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含量较高的人,较维生素含量较低的人患脑中风的几率要低很多。所以,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

(责编:贝贝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脑中风早期的信号是?

要想预防脑中风,我们可以先自测一下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缺乏运动和有脑中风家族史,这八个因素中,如果你符合了三项,那就说明你是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最常见又最危险的因素。据科学研究表明,80%的脑中风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虽然脑中风的致死率比较高,但是在脑中风的早期,我们的身体会发出某些信号。只要我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能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Q:脑中风的一级预防是什么

1、什么叫“一级预防” 首先应该了解什么叫医学上所说的“一级预防”。脑中风的“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治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中风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医学名词里还有“二级预防”;对于脑中风来说,二级预防是指得病后如何预防再次发生脑中风,概念和一级预防是完全不一样的。 2、高血压病是引起脑中风的最重要的元凶 高血压病被认为是脑中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中风的危险高7倍。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7毫米汞柱,人群中脑中风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 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在突然增高血管内的压时,可使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患了高血压病一定要坚持治疗、合理治疗。 3、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中风的重要原因 如果颈动脉和椎动脉中的某一条或多条血管的管壁像老化的水管子一样有很多的锈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那么这些斑块的碎片一旦掉下来,就有可能顺着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造成脑梗死。此外,颈动脉或椎动脉的主干管腔变窄或闭塞,其末端血管还可以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出现脑梗死。现有研究证明,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或逆转斑块。因此,如果患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必须引起重视,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4、脑中风的综合预防法 脑中风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平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高血压 (2)防治糖尿病 (3)戒烟、少酒 (4)保持情绪平稳 (5)防止大便秘结 (6)饮水要充足 (7)坚持体育锻炼 (8)饮食清淡 (9)注意气候变化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5、预防脑中风要从幼年开始 预防脑中风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主要原因是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与水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从幼年就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一生极为有益。 6、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预防脑中风至关重要 既然已经知道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引起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这两种疾病,早期开始治疗。一般在发病早期可先不吃药,用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作息规律、情绪平稳、增加运动、戒烟少酒、少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食盐摄入等方法控制。若持续3个月或半年仍不好转时,就应该开始吃药治疗了,并且这两种病一旦开始吃药就不能随便停止。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是不容易治愈的,吃药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所以,千万不要误认为吃一段时间的药病就会完全好了,不用再吃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应当牢记,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预防脑中风是非常重要的。 7、有心脏病的人易发生脑中风 国外研究显示房颤可以增加脑中风的风险3-4倍。我国目前的大规模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房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生率达到12.1%,以缺血性脑中风为主,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的2.3%。 除房颤外,其他类型心脏病也会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例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瓣膜修复),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脉瘤)。脑中风的发生与有症状或是无症状的心脏病均密切相关。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中风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脑中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8%-12%。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房颤,因此是心源性血栓的来源之一。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与脑中风存在部分共同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也是脑中风危险性增加的一个群体。 8、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中风关系密切 近年一些国内外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38.7mg/dl),脑中风发生率就会增加2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是不同的,它的检测值是越高越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升高1mmol/L,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可能性可以减少47%。一般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与长期高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和低HDL-C水平有密切关系。 9、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风险 国外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的男性和5%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在50%以上,分别有1.2%和1.1%的患者颈动脉狭窄达75%-99%。老龄化研究结果显示70岁以上有4%的患者颈动脉狭窄超过了75%。多项研究均比较了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脑中风风险。总的来说,45%的同侧无症状狭窄而对侧有症状狭窄的同侧脑中风是因为腔隙性梗死或心源性栓塞。因此,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应主动查找狭窄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10、适度的运动可预防脑中风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患脑中风的几率明显减少。据统计,40岁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中风的危险低30%。 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在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中风的概率可降低30%。快走是指在12分钟内需走完1公里的距离。坚持每天适度的体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 11、肥胖者易发生脑中风 肥胖可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影响脑中风的发生。研究证实,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很大,降低体重可减少患高血压的危险。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肥胖也易引起脑中风,因此,肥胖者一定要积极控制体重。 12、吸烟与脑中风 近年的研究已得出明确结论,吸烟可增高脑中风的风险。特别是容易引发脑血管堵塞。国外有研究人员用氙吸入法连续测定吸烟者及对照组(不吸烟者)的脑血流量,发现吸烟者两侧大脑半球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提示长期、大量吸烟可使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并加速动脉血管硬化而增加脑中风的危险。因此,劝吸烟者戒烟是减少发生脑中风的有效措施之一。 13、饮酒者要注意控制量 无论一次醉酒或长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机会。最近国外研究认为,喝酒的人每天饮酒的量和脑中风密切相关,每天少量饮酒(折算成酒精,每天不超过30克)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而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60克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酒精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引起脑中风。所以,喝酒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酒的量,多喝有害健康。 14、饮食营养要合理 有研究提示,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得脑中风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天增加1盘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中风的危险降低6%。 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差别较大。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每天吃肉食的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增长较快。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因而容易导致脑中风。另外,我国北方居民食盐的摄入量远高于西方人。吃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很多研究都确认它与脑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Q:脉血康能防脑中风复发吗

你好,如果脑中风恢复期的话,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脉血康可以预防脑中风再复发的,如果之前有脑血栓, 还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如果之前是脑出血,那么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情绪,控制好血压,恢复期还需要注意加强患侧肢体的康复锻炼。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