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还需定期检查吗?

转载 来源: 人民网 2013/12/18 11:12:14

我今年60岁,5月份外出旅游时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幸返穗医治痊愈,后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硬脑膜动静脉瘘,并做了介入治疗手术修补。请教专家:术后还需定期检查吗?是否一定要再造影检查呢?做检查有何作用呢?

一名女性读者

解答: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段传志教授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指发生在颅内硬模上的异常动静脉沟通,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为多,是一种非常棘手的脑血管疾病。但近年来随着介入栓塞材料及技术的进步、对此疾病认识的提高,多数患者能取得理想疗效或治愈。其病因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先天性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后天获得的,随着对此疾病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更倾向于后者,譬如颅脑外伤、颅脑手术、颅内感染、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如怀孕分娩前后、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能是引起此病的原因,今年来怀孕分娩及口服避孕药引起青年女性患者发生此病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因引流静脉的引流方式及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病人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突眼、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走不稳、精神障碍甚至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有时从头皮上可见或触之增粗搏动的枕动脉和颞浅动脉、突出的眼球可有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充盈怒胀的静脉。目前头颅CT增强扫描、MRI,均可诊断此病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但脑血管造影(DSA)依然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通过不同部位的摄像,可明确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具体部位、瘘口大小与多少、血流与静脉引流的方向等血管影像学特点。

此病的治疗也是因人而异的,要考虑个体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对于一些无症状、出血风险小的病人甚至可以保守治疗,随访观察;但对于患者有明显症状,尤其是有出血病史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述合适的积极治疗方式治疗。近年来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其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的关键是要闭塞瘘口,而不是单纯闭塞供血动脉。若纯闭塞供血动脉,患者短期之内症状可能会有改善,但长期随访必定会复发。

就你来信介绍的情况,你经造影确诊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应该是明确的,且有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选择积极治疗(介入栓塞)是正确的。现在首先要明确的是,当时介入治疗是不是已将瘘口完全闭塞。大部分硬脑膜动静脉瘘都比较复杂,有时一次手术只做了部分或大部分闭塞,若如此肯定要复查并要继续治疗。若当时瘘口已完全闭塞,也有复查必要,因有部分患者有复发可能,建议术后3~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

(责编:刘月月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您好,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有轻有重的,要看具体的情况,包括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不算严重 ,通过治疗以后大多会很快吸收消失,但是早期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因为也有一部分出现持续增多形成颅内血肿,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因为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有出现再次破裂的风险,致死率和致残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比较严重的,一方面需要应用止血和消肿药物预防出血,另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原因,如果检查有动脉瘤的话,需要进行介入栓塞或者开颅手术夹闭,如果检查有动静脉畸形,可以进行伽马刀或者手术处理。

Q:蛛网膜下腔出血,DSA,CTA检查未发现问题,MRI检查也没发现异常,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你好,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这样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危急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之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有外伤性。脑CT扫描或MRI检查,临床疑诊SAH首选CT检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诊断,出血当天敏感性高,可检出90%以上的SAH显示大脑外侧裂池,前纵裂池,鞍上池桥小脑角池,环池和后纵裂池高密度出血征象,并可确定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

Q:蛛网膜下腔出血人术后作何检查?

你好,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分为颅脑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两种: 1.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用药主要是抗颅高压,抗脑水肿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对于大多数有颅内高压病人使用脱水剂是重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其可减轻脑水肿、预防或治疗脑疝,高渗性利尿剂及其用量的选择必需根据病人颅高压和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心脏功能,肾脏功能等情况适当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于严重脑水肿颅高压病人,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胃出血”的危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颅内高压会引起血压的反射性进一步升高,用降压药适当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常用的治疗措施。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西比灵等可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但效果难定。静脉滴注尼莫通被认为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但价格贵,止痛药对于剧烈头痛病人是必要的。感染是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必需根据感染的部位、类型等进行处理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