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当打工一族急着从大城市返回城镇农村过年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群体却开始从偏远的小山村返回城市过年。他们放弃了城里的高收入、离开了经营多年的都市生活圈,变成常驻山村的“候鸟人”。
候鸟人:逐健康之地而居
“候鸟人”原本指冬季移居温暖南方的人,后来随着城市生态恶化越来越严重,很多离乡别井只为养生治病或追求健康的人,也将自己称为“候鸟人”,他们往往寻觅一处山清水秀的清静之地,定期而来,定期而归,依靠自然疗法求健康、治顽疾、添阳寿。
然而,随着患病人群的大量涌入,一些原本山好水好空气好的地方开始不堪重负。近日,一则“癌症患者涌入长寿之乡治病导致当地河水被污染”的负面新闻就引发了人们关于追求健康的讨论,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只有远离污染严重的城市才能真正健康?
讨论的结果令人惊讶,大多数人认为,远离不健康的生活环境固然能让人活得更健康,但不太现实。一方面,在都市工作学习本身是谋生的一部分,远离了都市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更别谈健康;另一方面,承载力有限的“长寿之乡”无法承受过多人的索取,否则长寿之乡不再长寿。而有医疗专家认为,那些逐健康之地而居的“候鸟人”之所以感觉身体变好,除了环境好之外,更多是因为他们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在长寿之乡早睡早起、做做养生运动,长期下来身体变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跟世界卫生组织“60%的疾病由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引起”的研究结果是不谋而合的。研究表明,诸如晚睡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合理、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远甚于环境的影响,因而,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糖尿病和部分恶性肿瘤等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也有另一个名称,即“生活方式病”。
因此,如果能将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彻底管理起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长效健康”指日可待。
量化体重:向生活方式病宣战
不同于逐健康之地而居的候鸟式养生,在欧美国家,有一种先进的预防医学就是通过管理引起疾病的不良个人生活方式获得长效健康,那就是“体重管理”。
欧美预防医学研究证明,疾病会导致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失控,在体征表现上率先表现为体重失衡,偏瘦或者偏胖往往就是疾病前的预兆。因此,“体重管理”一般由专业医师或营养师协助个体监测体重变化,建立起长效的健康数据库,再配以合理的营养摄入建议、适当的运动和作息安排,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由里而外地调控身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平衡,最终达到保持理想体重并管理个体健康的目的。但在我国,由于私人医生或营养师的缺乏、健康,健康数据断层等原因,“体重管理”的推广曾数度受挫,一直无法落地。
如今,随着国内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原本实现相对困难的“体重管理”也有了新机遇。例如,汤臣倍健新推出的“十二篮体重管理”,就是通过“用数据代替医生”的模式,让健康个体在大数据的协助下自我量化体重,远离生活方式病。
据了解,十二篮体重管理操作相当便捷。当用户站在十二篮智能体重秤上时,体重、体脂率、骨密度等相关健康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数据库,随后系统将根据个人特质定期将结果和个性化体重改善方案发送到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APP上,这个改善方案包含运动、饮食和作息在内,主要针对现代人诸多影响体重和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用户要做的就是通过APP查看和管理自身的健康。另外,为了更好地协助用户管理好自己,十二篮还为该方案配备了可穿戴的智能手环和在线营养师,智能手环用于监测用户的运动和作息状态,在线营养师则免费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和营养摄入建议。如此一来,用户便能足不出户完成对“收集-监测-分析-改善”自身体重的重要步骤,实现自我量化体重的健康追踪,从而获取长效健康。
在生态恶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逐健康之地而居,将自己的健康交给大自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获取长效健康,还是要掌握一套类似“十二篮体重管理”的自我管理健康的方法,把健康之道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