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研究:自我接纳让人更幸福 或有助心理健康

家庭医生在线 2014/3/13 13:43:42

家庭医生在线医药前沿据medicalxpress讯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它是我们可以每天都可以练习的一种基本技能。 但人们更多地擅长感受一些“快乐习惯”,而不是其他。 事实上,人自我接纳或许是让人感到幸福且心理健康的关键。由慈善机构《幸福的行动》的5000人调查中,合作做不同的东西,自己评1到10之间的习惯满意度分数,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是关键,确定了10个幸福的习惯。这个结果也发表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

调查显示,人们给予是最频繁的习惯。当被问及给予(你经常尽力帮助或善待他人?),平均7.41拿下(满分10分),有六分之一(17%),平均10分(满分10分)。刚刚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6%)人独得8或9分,略少部分人(32%)得分6或7,不到六分之一(15%),自评分为5或更低。

紧随有关的习惯其后来到。 你经常把精力投入到了对您最重要的关系的问题? 产生的平均得分为7.36满分10分。 而15%的人得分最高10满分10分。

调查还显示哪些习惯是人与生活的整体满意度最密切相关的。所有10个习惯被密切相关的生活满意度,与验收发现的最强烈的预测它的习惯。 然而,另据透露因为人们倾向于实践中最小的习惯,从5000名受访者中产生最低的平均得分。

在回答接受问题,多久你善待自己一次,和想想你就如你想的一样好,你有吗? 人们刚出来的平均收视率为5.56(10分满分)。 只有5%的人觉得自己有一个10分。 围绕五分之一的人(19%)打进了8或9分,不到三分之一(30%)取得了6或7分,和几乎一半人(46%)在5分以下的自评分。

对待我们的身体规律的体力活动是另一个证明快乐的习惯。然而,调查显示,这个另一种习惯,往往被忽视。你经常花费平均答案为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认为自己每天被激活? 只是5.88分(满分10分),而45%人们评价自己5分或更少。

来自赫特福德郡大学心理学家Karen Pine教授说:“从事这些习惯真的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么多的人经常做事情去帮助别人 - 而当我们真这样做了。别人快乐,我们往往会自己感到好。本次调查显示,实行自我接受是一回事,最大的区别是可以得到许多人的幸福感。运动也被称为解除情绪,所以如果人们想要一个简单的,日常的方式来收获更快乐,他们应该进入的是更多的体力活动的习惯。

Mark Williamson,《幸福》行动总监说:“我们的社会有巨大的压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并不断地与别人比较自己,这导致了大量的不满和焦虑。这些发现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能学习要对自己更接受,因为我们真的是这样,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幸福,结果也证实我们,我们的一天到一天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幸福感更大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

要支持并想要提高他们的幸福生活习惯,做不同的事情和行动的幸福人士,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幸福计划,这派人定期做小动作,以帮助他们练习的习惯,科学的节目往往会使人快乐。

(责编:贝贝 翻译:庞华芳)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Q: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智正常。智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Q: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