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新闻综合,多国科学家7月30日警告说,抗药性疟疾正在东南亚快速传播,严重威胁控制与消除疟疾的全球努力。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传染源: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血液中原虫密度越高,配子体的密度也会越高,传播的机率也越大。
抗药性疟疾
研究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2011年至2013年,他们在东南亚和非洲10个疟疾疫情严重的国家对1200多名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柬埔寨西部和北部地区、泰国、越南和缅甸东部地区,疟原虫已普遍发展出对最有效的抗疟药物青蒿素的抗药性;在缅甸中部地区、老挝南部地区和柬埔寨东北部地区,疟原虫也开始出现对青蒿素的抗药性。
研究人员说,最令人担忧的是泰柬边境,针对另两种抗疟药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的抗药性问题也最早出现在该地区,从而最终导致这两种抗疟药先后失效。
令人安慰的是,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刚果(金)似乎尚未出现针对青蒿素的疟疾抗药性问题。
如何预防疟疾?
疟疾的预防,指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系疟区居民或短期进入疟区的个有,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