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官媒:国产医疗器械困局源于缺乏公平竞争环境

转载 来源: 人民网 2014/8/22 10:10:18

医药行业据《人民日报》讯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大力倡导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我国医疗市场巨大,长期以来进口医疗设备持续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获取超额利润,造成了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医患负担沉重。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破解之道在于,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

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进口产品价格能降低将近一半。尽管国产医疗设备这些年有了长足进步,质优、价廉、性能好,但在国内医疗市场上并不受待见。

6月1日,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始实行,国家明确提出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这无疑是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福音。但国产医疗设备长不大,缺乏创新能力,总体上与国际品牌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原因多方面,但缺乏公平竞争环境是主因,造成国外企业长期垄断。发展国产医疗设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壁垒,搭建产学研医需对接的平台,引导激励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国产创新高科技高水平产品,解决医生认为不好用和不愿用的问题。

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加快破解制约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的障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要加强研发与使用需求的对接,搭建产学研医深度协作的高起点平台,探索建立高水平医疗机构参与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创新和应用的机制,鼓励创新,争取突破,研发更多的“好用且实际很需要”的国货。

优化现行 招标 制度,不歧视国产医疗 仪器 ,解决“不愿用”的问题。在现在的招标规定中,医疗设备区分国产与进口,进口产品享受更高定价,享受超国民待遇,类似此类不合理竞争应当取消,给国产品牌公平的竞争机会。某些 医院 院长认为国产医疗设备低级落后,即使国产设备性能上有优势,也不愿意选用,忽视国产设备的进步与实用,依然认为外国设备好。应鼓励医院特别是公立大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创新 医疗器械 ,让民族品牌有更多机会改进、提高。

打击恶意竞争行动,医疗器械也要反垄断。洋品牌对国产自主创新 企业 恶意降价竞争,挤压其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国产创新品牌,外企往往选择收购,再让其慢慢退出市场,继续形成进口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垄断。建议有关部门开展医疗设备领域的反垄断调查。

鼓励国产医疗设备发展,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让国货占据一席之地,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做大做强,为老百姓健康造福。

(责编:贝贝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是怎么分类的?该如何区分?

对于医疗器械很多人虽然不陌生,但是对其了解并不是太多,以下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可供学习。   什么是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可见医疗器械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目的主要是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器械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水银血压计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以上这些分类,应该增进了大家对医疗器械的了解。

Q:请问国立医疗器械使用方法是什么

医疗器械使用方法可以看看使用说明书,不行可以咨询销售的业务员,国立医疗器械有很多种,你说的不具体,是那种没有说明,故不便详细解答,请谅解!

Q:为什么注射整容慎用玻尿酸

你好,透明质酸钠(又称玻璃酸钠或玻尿酸)在医学整容中作为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用于注射到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使皮肤凹陷、缺损得以填充,达到纠正缺陷,改善皮肤外观的作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称,医学整容中所使用的透明质酸钠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生产和经营此类产品须取得相关资质。医学美容机构在购入该类产品时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产品,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消费者应到具备医学美容资质的美容场所进行注射美容,并确认所使用产品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如遇违规现象,可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祝你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