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栏目综合,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狠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点、线、面、控”互动、纵横联合的治安立体防控网络,切实维护灾区公共安全,增强灾区群众的安全感。
地震无情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范围108.84万人受灾;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09万间房屋倒塌,中央财政下拨救灾资金22亿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近万兵力抗震救灾。
截至2014年8月6日10时30分,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8万户8.09万间房屋倒塌,4.06万户12.91万间严重损坏,15.12万户46.61万间一般损坏。据通报,地震已造成公路受损43.26km,经济损失86万元;桥梁受损5处,经济损失250万元;道路塌方31处,经济损失310万元;山体塌方21000方,经济损失210万元;沟渠垮塌、损毁15.16km,经济损失450万元;供水管道损毁25km,经济损失2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8.03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4.6026亿元。
此外,地震还造成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55万人受灾,7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700余户15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2800余户7000余间一般损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金阳县1.16万人受灾,近100户5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400余户2000余间一般损坏。
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建立治安立体防控网络
岗亭卡哨守点。迅速搭建帐篷、调集警力、联通网络、配齐装备,确保了龙头山帐篷派出所震后24小时内搭建完成;及时在龙头山集镇建设3个流动警务室,重点覆盖集中安置区、物资储存发放区、救援力量集中区;加强巡逻防范,确保安全。
分段包保巡线。将进入灾区道路实行分段包保,投入警力600余人,切实落实责任,形成线、段、点逐级包保的维稳保通格局;全面实施军警联勤保通机制,军警密切协调配合,在重点路段每隔5公里设一个执勤点,组建卡点执勤组、路段巡逻组、定点守护组、机动处置组等执勤小组联合开展工作;组织摩托车巡逻队,与步巡警力、各执勤卡点和临时警务室相互补充、有效衔接,形成全天候、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社区警务全覆盖。建立帐篷区平安守护、安置区包片服务、灾区治安联防联控、热点问题责任包保等多项工作机制。明确每10顶帐篷确定1名观察员、30顶帐篷确定1名信息联络员、50顶帐篷确定1名民警、100顶帐篷以上建立1个流动警务站,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对灾区社会治安实施网格化防范管控;抽调检、法、司150名政法干警深入受灾重点乡镇包保安置点,开展安全防范、矛盾化解、情报搜集等工作。
视频监控布控。建成应急视频监控系统,设置3个固定监控点、6个手持式移动终端,覆盖龙头山镇集镇、灰街子和中心小学集中安置点以及从龙头山集镇至骡马口道路沿线区域,实现灾区监控视频的实时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