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栏目据新浪网媒体讯,这像是灾难电影《极度恐慌》(Outbreak)的现实版,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致死率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卷土重来。
超过1000人因此丧生,被感染者的数字至少有2000人。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警告称:报道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大大低估了实际疫情规模……
最令人胆寒的是,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当这种恶性传染病再一次在非洲蔓延,引发谣言和恐慌,全球各国的医疗工作者正与时间赛跑。为何这种上世纪70年代就被发现的病毒至今仍未找到疫苗?在与恶性病毒的短兵相接中,人类怎样才能避免灾难科幻片中的“极度恐慌”成为现实?
疫苗为何仍未面世
当地时间8月15日,总部位于日内瓦的WHO发布声明称,此前民间流传某些产品与实践可预防或治愈埃博拉病毒是谣言,经过完全检测及批准的埃博拉疫苗可能不会在2015年前出现。对某些声称可预防或治愈埃博拉病毒的产品或方法,WHO予以完全否定,并称其为“盲目疗法”。例如,“摄入大量盐水可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谣言已至少导致2名尼日利亚人死亡。
WHO强调,尽管一些有前景的产品正处于研发中,但数十年来的科研工作并未发现任何有疗效或具防护性作用的药剂对人体安全有效。声明称,当前为尽可能挽救埃博拉病患的生命,WHO已认可使用试验性药物治疗。各方正在加速试验性药物生产,但该类药物供应仍然十分有限,而公众也须认识到试验性药物未经人体试验,也未经监管机构批准。
自1976年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这种致命病毒的存在,已过去近40年时间,为何经过数十年努力科学家仍未获得能对抗它的疫苗?在研制病毒疫苗时,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灭活病毒或者减毒毒株制成,但是对于埃博拉这种烈性病毒,传统的疫苗制法存在显著缺陷。
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要想生产这种疫苗,前提是要得到大量的病毒。由于埃博拉病毒极高的风险,用这种方法制备疫苗的风险同样不言而喻,一旦病毒泄漏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目前的实验室研究结果也表明,灭活方法制成的埃博拉疫苗保护效果还不够确切。
同样,减毒疫苗的做法也存在突变恢复毒力的风险,在小鼠和豚鼠中进行埃博拉疫苗试验时就发现过这样的情况,这都使它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为了避免这些风险,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型疫苗的研发方式。其中病毒载体疫苗是一种前景不错的研发方案。这类疫苗选取一些的其他类型的病毒作为载体,并将其改装重组制成疫苗。如一种名为水泡性口膜炎(VSV)的病毒。研究者对VSV病毒进行了“重组”,将其原有的糖蛋白用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替换。这样一来,改造之后的疫苗既能让机体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同时又没有致病性。
但现在这些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新型疫苗的“骨架”都来自病毒,虽然经过改造,但仍存在故态复萌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对这类疫苗的应用还比较谨慎。长期从事埃博拉疫苗的研究的德克萨斯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的病毒学家指出,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的审核过程总是格外漫长。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新药研发既定流程,新药上市前需要经过总共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前后需要经过至少约6年,数百名患者的参与。
贫穷国家里穷人生的病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开始了埃博拉疫苗的试验,但至今仍没有疫苗获得批准上市。这其中最大的障碍不只有技术限制,还有一道巨额研究经费的门槛。
埃博拉病毒被定义为最高等级的四级生物安全病毒。而根据相关规则,只有最高安全等级的P4生物实验室才有资格对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组织材料进行检测操作与深入研究。此类实验室造价也是最贵的,因此数量很少。目前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也只有56个,其中还包括一些正在建设中的。其中位于非洲大陆的只有两个。我国唯一的一个P4实验室,位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据媒体报道称,目前仍然在积极建造中,尚未竣工。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距埃博拉治疗方法面世还有五十来个白人受害者的距离。”这句话听上去十分残酷,但它的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实确实如此。
WHO助理总干事表示:埃博拉是在贫穷国家里穷人生的病,而且相关人数非常少。在欧洲,会针对像基因病这种罕见疾病开发疗法,尽管得这种病的人很少。因为患者或者社会保障体系会买单。但在那些非洲国家,人们没钱,所以无法对企业产生刺激作用。特别是因为开发药物耗资巨大,需要斥资数亿欧元。专家也持类似观点:“主要原因是缺钱”。相对其他常见传染性疾病,埃博拉疫苗的市场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药企启动疫苗的研发,因此主要还得靠政府资助。然而,人体试验又相当昂贵,需要投入很多钱才行。
埃博拉是否无法防范?
控制传播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