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健康讯据中新社广州10月1日电: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30日零时,广东省共报告13449例登革热病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例。其中广州占据逾八成,目前江门疫情上升较快,同时国庆期间因人员流动存在发病区域扩大的风险。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当前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处于高发期,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837.90%。广州疫情以多区域持续多发为主,江门近期疫情上升较快,同时部分地区蚊媒密度仍处高风险。广州卫生局称,目前实施全广州市疫情及蚊媒密度监测情况每日通报制,以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指标的“布雷图指数”作为标准,若“布雷图指数”在20以上,属于高度风险。广州疾控机构当日共对457个地方点进行蚊媒监测,仅三成七达到控制要求。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期间因人员流动存在发病区域扩大的风险,登革热病例仍可能持续增加。随着病例的增加,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也加大,特别提醒年长者、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尤应警惕登革热,及早就诊治疗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广东疾控机构呼吁民众人人动手,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清除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若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及时就诊。国庆长假期间,民众出行时需留意当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并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针对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置,规范做好病例诊疗,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检查指导力度。
通知提出,防蚊灭蚊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控登革热的关键措施。要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场所。要加强蚊媒密度监测,确保防蚊灭蚊效果。重点地区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登革热疫情监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