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不少“保健品商家”又开始搞起了各式各样的促销,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老年人愿花重金买保健品
周村刘先生的父亲受不了推销人员一口一个“爸爸”的热情促销,花一万四千余元购买了号称有保健功效的“频谱治疗床”。做儿子的刘先生怕父亲受骗,进行劝阻,却被父亲斥为“不孝”。可床买来了,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想退货,商家却坚持已使用概不退换。
同样,因购买保健品“吃亏”的还有周村的郑先生和老伴,他们老两口都70多岁了,身体强健,却“无病乱吃保健品”,当听说某品牌的保健品能够“提高免疫,延年益寿,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老俩口便花了将近9000元买了30多盒,连服三个多月,却不想不仅没见到什么效果,还一直闹肚子,直到住进了医院。
而家住家住乌市火车西站的齐大爷和他的老伴喜欢听广播、看电视,每次在听到或看到有关保健品的宣传后,他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购买,从今年6月至今的半年里,他俩先后四次购买保健品,共花费近两万元,而这些保健品大多没有其宣传的疗效,尽管这样,老两口依然像“中邪”一般愿意花“重金”购买。“如果不买,总感觉会留下遗憾。”齐大爷说。现在老两口每人每天定时要喝一支口服液,吃两粒胶囊。齐大爷算了算买药的花费,半年大约有18000元。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和对保健品的模糊认识,以“免费”为诱饵、假扮“名医”、“专家”坐诊等各种手法设置消费陷阱,老人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
老年人为何爱买保健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老年人爱买保健品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缘于对身体健康的焦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因此就想通过购买保健品来延缓年老体衰,缓解内心对病痛的焦虑。
二是辨别能力不强。老年人买东西一般喜欢通过电视、广播的广告或听身边人介绍,这就导致老年人容易盲从。
三是希望得到关注。有些老年人明知保健品价格不菲,也知道子女反对,但还是愿意花大钱去买,做出类似行为,或许是子女平时对老人关心较少,老年人希望以此来获得关注。
对老年人来说,对自身疾病有清醒的认识,应该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通过锻炼、运动等来调整。要多结交朋友,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转移对身体不适的过分关注。对子女来说,要注意跟老人的沟通方式,不要一听到老人花钱买保健品,就极力反对或完全纵容,应该和老年人一起学习如何理性购物。
社区或相关机构应多通过健康讲座等普及科学保健知识,让老年人从权威的渠道获得保健知识。这样,当他们遇到夸大的保健品广告时,也能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