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卫生官员22日说,他们计划未来两三周内在西非展开两种埃博拉疫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以测试其有效性,此外还将开始一种埃博拉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两种疫苗分别是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的cAd3-ZEBOV,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rVSV-ZEBOV,它们此前已在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安全。而治疗药物是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的ZMapp,该药此前疑似救活数名重症患者,但因数量极其有限而未开展临床试验。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当天在一个记者会上介绍说,疫苗临床试验将首先在利比里亚展开,主要招募高风险人群,包括卫生工作者、感染者家庭成员及埃博拉死者埋葬人员等,一开始将招募约600人,设计目标是招募总共2.7万人,整个试验将持续最长一年时间,参与者分成3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分别使用上述两种疫苗,另一个小组使用安慰剂。
此外,美国政府还与塞拉利昂政府合作,计划稍晚在塞拉利昂展开规模小一点的疫苗有效性试验,计划招募约6000人。
福奇说,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在好转,但仍有小范围的暴发,不排除疫情反弹可能性,加上未来再次出现埃博拉疫情也“不可避免”,因此开发疫苗和药物依然可以派上用场。
除了疫苗,研究人员还计划在美国和利比里亚展开ZMapp的临床试验。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主任罗宾·鲁宾逊在记者会上说,现在这种药物有足够存货,如被确证有效,估计今年年底前可生产上万剂供商业使用。
ZMapp结合使用三种抗体,可附着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细胞上,从而帮助免疫系统杀死这些细胞。去年8月,采用该药物治疗的7名患者中,5人存活,2人死亡,但不久生产厂商即宣布存货告罄。
目前尚无被证实有效的埃博拉药物和疫苗。
相关链接:全球聚焦疫苗研发
疫苗的接种是传染病常规的防控手段,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军表示,虽然目前仍没有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但全球多个实验室都已在前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尤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上可以获得快速、有效的保护,为此次埃博拉防控奠定了基础。
据他介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采用多种途径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其中包括灭活疫苗、反向遗传改造的复制缺陷型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牛痘病毒载体疫苗、狂犬病毒载体疫苗、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载体疫苗、DNA 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DNA疫苗和人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已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并证明了其安全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完善。”刘文军告诉记者,目前进展较好的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复制缺陷型黑猩猩3型腺病毒载体的埃博拉疫苗“cAd3-EBOV”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国家微生物实验室研发的基于减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的埃博拉疫苗“rVSVΔG-EBOVGP”,这两个候选疫苗已通过快速通道进行Ⅰ期临床试验,试验证明“cAd3-EBOV”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下一步要在西非等国进行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一旦证明疫苗能够实现有效的保护力,将加快用于西非的疫情防控。”刘文军说。
对于此次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协助多个公司开展埃博拉疫苗的研发,包括强生公司的荷兰子公司Crucell公司以及丹麦生物技术企业巴伐利亚北欧公司,同时对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生物医药高级研发部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Profectus进行资助,以帮助他们进行相关研究。
不仅如此,世界几大制药巨头也纷纷加入了埃博拉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葛兰素史克公司获得了“cAd3-EBOV”的授权,默克公司获得了“rVSVΔG-EBOV-GP”的授权,巴伐利亚北欧公司也已将研发的埃博拉疫苗“MVA-BN filo/AdVac”授权给了强生公司。刘文军称,他们的加入将加快疫苗的研发生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