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近日在德国的一家殡仪馆内,一名工作人员差点被活活吓死。原来,一名被确认死亡多时的老妇被送来后,突然坐了起来,并询问自己在哪里。
报道称,据老人的家人介绍,这名92岁高龄的老妇此前生活在一家养老院内,但由于年事已高,在几天前出现了休克,医生赶来诊断后确认老人已经离世,并下达了死亡通知书。
随后,这名老人被送到了殡仪馆。那里的工作人员准备对其进行化妆后下葬。但就在工作人员打开棺材时,发现老人的双眼大睁,再一测,老人居然还有脉搏。此时,老人也突然坐了起来,并问自己这是在哪里。
据悉,被吓得半死的工作人员立刻叫来了救护车,把老人送进了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医院在收治老人后也第一时间联系了她的家人,并告诉他们老人还活着。又惊讶又气愤的家人立刻向当地警方报警,状告先前确诊老人死亡的医生。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拘捕了这名医生,并对其行医资格展开调查。老人居住的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为给老人家属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什么是休克?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休克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要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休克的实验室检查应当尽快进行并且注意检查内容的广泛性。一般注意的项目包括:①血常规;②血生化(包括电解质、肝功能等)检查和血气分析;③肾功能检查以及尿常规及比重测定;④出、凝血指标检查;⑤血清酶学检查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D-二聚体等;⑥各种体液、排泄物等的培养、病原体检查和药敏测定等。
2。血流动力学监测
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WAP),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等。使用漂浮导管进行有创监测时,还可以抽取混合静脉血标本进行测定,并通过计算了解氧代谢指标。
3。胃黏膜内pH测定
这项无创的检测技术有助于判断内脏供血状况、及时发现早期的内脏缺血表现为主的“隐性代偿性休克”,也可通过准确反映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改善情况,指导休克复苏治疗的彻底性。
4。血清乳酸浓度
正常值0.4~1.9mmol/L,血清乳酸浓度与休克预后相关。
5。感染和炎症因子的血清学检查
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测手段,检查血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念珠菌或曲霉菌特殊抗原标志物或抗体以及LPS、TNF、PAF、IL-1等因子,有助于快速判断休克是否存在感染因素、可能的感染类型以及体内炎症反应紊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