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巨大的出货量也意味着更多的旧手机、更多的电子垃圾,这些事情却极少有机会登上头条,待遇比之汪峰还不如,但它们却真正的关系国计民生,不知道,我们的河流要忍受多少次重金属污染,而蓝天何时能再回来,孩子会不会只能诞生在电子垃圾中?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年轻群体中,有20%的用户每6个月就换一次新手机,50%的用户每12个月换一次手机,这还不包括因意外或者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被动换机”。相比于功能机时代,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机“明星化”,比如功能机时代,追求的是质量有保证,像诺基亚1600之类的手机,总能让用户产生这样的感觉:我用过了,还能留给儿子用;但智能机时代就大不一样了,质量、性能依旧有保证,但手机随时会过时,特别是以iPhone和Galaxy为首的明星机型,新产品总会惹得全世界都兴奋不已,最疯狂的时候,苹果仅用一个月就卖出了4100万台手机,同时,这也意味着世界上有多了4100万台旧手机,这些手机或流入淘宝、或涌向华强北,又或者干脆被扔在抽屉里。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通过非法渠道进入中国的电子垃圾超过200万吨,但中国之于电子垃圾的处理手段尚处于并且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监管也亟待完善,更可怕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甚少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一些业余的电子垃圾回收站正在用环境和人命赚钱,乐此不疲。国外媒体曾深度报道过中国的一些村镇,长期以回收电路板上的黄金为生,主要流程涉及电路板碎裂、高腐蚀酸分离等污染行为,镇上81.8%的6岁以下儿童都患有铅中毒病症,而那些高腐蚀酸流入附近的河流之后又引发了“百年难愈”的污染,这种画面只是想一下就会脊背发凉。
面对20年之后的灾难,需要全社会提高重视,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提高“减少电子垃圾”的意识,当然,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应该是立法部门和龙头企业。政策方面,要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之绿色发展模式,从制度上鼓励绿色经济。相比之下,比政策更有效的则是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绿色经济模式的创建者绝不是政策或者有关部门,而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具体到旧手机和电子垃圾问题,笔者建议,龙头企业不应只关注出货量,更要依托法律建立“回收量”,比如可以立法要求苹果、三星等完成一定的旧手机收购量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销售权。另外,当智能手机能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之时,需慢慢退化“升级换代”等意识,甚至由龙头企业牵头,主导一场“二手”行动,创造正规的“二手手机”经济,事实上,苹果在美国已经被要求回收部分iPhone,而库克也心甘情愿的做了。
针对20年后可能爆发的灾难,太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反思和付出行动了,太需要细致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了,笔者建议普通人首先要适当降低换机频率,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诞生在电子垃圾堆内!
电子垃圾的定义
电子垃圾现在还没有明确技术标准来确定。但笼统地说,凡是已经废弃的、或者已经不能再使用的电子产品,都属于电子垃圾。如:旧电视机、旧电脑、旧冰箱、旧微波炉,旧手机、年久失效的集成电路板等。
电子垃圾的危害
电子垃圾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电视、 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 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电脑的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铬化物透过皮肤,经细胞渗透,可引发哮喘;水银则会破坏脑部神经;机箱和磁盘驱动器中的铬、汞等元素对人体细胞的DNA和脑组织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 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