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日前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消灭天花、无脊髓灰质炎和消除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由1990年的134/10万下降至2010年的66/10万。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与控制局局长于竞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保障公众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卫生公益事业。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卫计委组织编写了这份报告。
报告对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工作、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国际合作、爱国卫生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
根据报告,在传染病防控工作方面,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乙肝控制目标;免费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扩增至14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水平。同时,还有效应对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之后无大疫。
此外,报告还指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控制。全国已有98%的县实现碘缺乏病消除目标,大幅降低了地方性氟、砷中毒的危害,90%以上的病区村控制了大骨节病,96.4%的病区县控制了克山病。
相关链接:4月要预防多种传染病
进入4月,气温进一步上升,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最活跃的季节,市疾控中心发布防病提示,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等传染病。
疾控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至7天,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伴有低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成人也可发病。潜伏期8至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同样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为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发热,体温38℃以上,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
麻疹则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播散,临床表现以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炎等为主。
上述4种疾病传染性强,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发现、早隔离患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