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患者。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健康促进项目日前启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支修益教授对此表示,新《规范》将分子基因检测技术纳入肺癌诊疗规范,其中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肺癌的精准治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支修益表示,由于肺癌早期症状轻微、多隐匿,不容易被早期发现。8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机会。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但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肺癌,并对肺癌类别进行鉴别诊断,在原发病灶尚未发生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前接受规范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此次《规范》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诊断除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外,有条件的还应定期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质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如果高危人群在做胸部CT筛查的同时,能进行六项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则能更有效地发现各种类型的肺癌,并能有效判断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对患者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支修益进一步解释说,肺癌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固有存在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在体内的含量很低,在发生肺部肿瘤的时候,含量增高。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对早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小细胞肺癌还有一定的困难。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肺癌的15%至20%,但却是一种恶性化程度更高,且侵袭性生长快,易发生广泛性坏死和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目前的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散在肿瘤病灶上的SCL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术后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支修益建议,抽烟超过20年,年龄超过55岁的男性作为肺癌的高危人群要有深度体检的意识,即每2年至3年应进行一次深度防癌体检。针对肺癌的深度体检项目,除了胸部CT检查,还要增加六个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相关链接: 四类人群需要早期筛查肺癌
早期发现肺癌,可通过微创治疗手段有效治疗。肿瘤位于气管支气管的中心型肺癌多有临床症状,如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血丝痰等,而早期周围型肺腺癌则没有任何症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早期的肺癌筛查更显重要。
需要早期进行肺癌筛查的人群主要包括四类:长期吸烟,尤其是男性年龄大于50岁者;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的时候需要早期筛查:咳嗽久治不愈;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时加重者;肩痛伴有手指麻木;伴有或不伴有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其他如体重下降、呼吸短促、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等。
常规体检中的胸透和胸片不能发现早期肺癌,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选择PET-CT以及MRI等筛查手段。其他筛查手段还有: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细针抽吸活检等。
三个习惯助你预防肺癌
目前肺癌的发病原因基本明确,除吸烟以外,还有大气污染、职业因素、肺部慢性疾病、遗传及免疫力等多方面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变生活方式,就有可能预防肺癌的发生:
吸烟者请立刻戒烟。戒烟8小时后血液中的含氧量就能达到不吸烟时的水平,同时体内一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到一半,24小时后体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消失殆尽。三个月以后,呼吸功能就得到改善,而且肺的效率增加了10%。如果你已经是一名肺癌患者,戒烟可以恢复你的免疫功能,增强体力,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
对“油烟”保持警惕。一定要保持厨房通风,点火同时打开抽油烟机;不要一炒完菜就关油烟机,至少再开3~5分钟;烹调时不要等油锅冒烟,少用煎炸烹调方式;起居室和卧室要与厨房分隔开,避免污染的厨房空气进入其他居室。居住在农村的朋友,室内煤炉、煤灶要设有烟囱,要经常清扫,保持通畅。新装修房子的,一定要采用环保材料,。建议在装修完毕后应通风至少三个月再住人。
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尤其多食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维生素A能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维持上皮组织正常代谢,阻断细胞癌变过程,可以有意识地多摄入,羊肝、鸡肝等动物肝脏里含量最多。同时,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增加防病抗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