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天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属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它是在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针灸康复科开展三伏灸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每年来医院接受三伏灸疗法的患者有许多,临床发现,三伏灸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慢支、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体虚感冒;或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
出诊专家:林景琳副主任医师
学科专长: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工作,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
目前学术界主要任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会员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
2015年“三伏天灸”贴药时间一览表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
伏前:7月3日(星期五)第一次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第二次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第三次
加强:8月2日(星期日)第四次
末伏:8月12日(星期三)第五次
加强:8月22日(星期六)第六次
注意事项:
1、贴敷后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2、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要注意严禁抓挠,如果皮肤痒不能忍受者,可用消毒脱脂棉沾温热水沿贴服痕迹周围擦洗,不洁物品免用,以防感染。
3、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严重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少数病人局部会出现水疱,属正常现象,要注意严禁抓挠,水疱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亦可以搽烫伤软膏或前往医院处理。
4、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或前往医院处理。
5、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应至少坚持三年。
6、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及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
7、禁忌证:发烧病人、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都要慎用或不用中医敷贴来治病。
温馨提示:欲预约者,请到我院门诊2楼针灸康复科(中医科旁)开具治疗单。
预约咨询电话:020-38254113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