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提早至少4岁,主要是因为我国心衰危险因素控制较差,诊断不及时,冠心病患者药物应用依从性不佳。7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中心张健教授发布上述结果。
据介绍,中国心衰患者注册登记研究是正在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住院心衰患者登记研究。研究分析了截至2014年年底提交至数据中心的88家医院的8516位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发现,住院心衰患者中49.4%有冠心病,11.2%有陈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占19.9%,瓣膜性心脏病占17.6%,近三成患者存在房颤。感染、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缺血是急性心衰发作的前三位诱因。我国心衰患者对指南推荐的心衰药物应用比例低。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出院后使用率分别仅为54.7%和50.6%。在心衰再入院方面,上述患者平均每年每人住两次院,每次住院平均每人花费7000元~9000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说,据2003年中国心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心衰患者45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当前数字远远不止于此。我国尚未进行心衰相关卫生经济学研究,但2010年美国心衰花费约有393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还将增加50%~100%。
高润霖指出,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早期应用防止心脏重构药物等预防手段是重中之重。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急性心衰诊治转运机制,改善和提高终末期心衰的护理水平,加强心衰诊治的质量控制和考核,并为所有患者提供公平的医护条件。
相关链接:心衰的10大主要症状
1、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这是心衰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3、感觉衣物和鞋子过紧。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志,而浮肿是心衰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浮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都应当心心衰。
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心律不齐、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跳过快过猛,往往会同时伴有恐慌似的紧张感。其他类似心律不规则问题,包括房颤和房扑,如不及时治疗相当危险。
5、食欲不振。饭后很长时间仍然有饱腹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疲劳也会导致心衰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觉很累。
6、头昏头晕。头昏或头晕目眩是心衰最常见问题,患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常见并发症状还有恶心或晕车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齐,应及时就医。
7、焦虑不安。呼吸急促、思绪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虑的迹象。有些患者会把焦虑或压力误当成主要原因,忽视心衰。
8、咳嗽。咳嗽也是心衰的一大症状,但是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心衰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样多发生于嗓子,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并可能带有血丝。心衰更容易导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时候,咳嗽加重。
9、容易疲劳或始终感觉浑身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让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