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18日,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主办、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协办的“全国首届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应用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国数字化微创外科学术会议”在广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数字化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权威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克服了雷电交加的恶劣天气,不辞辛劳,聚集一堂,共同掀起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新一轮革命。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前往现场见证了会议盛况。
会议盛况
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大会执行主席、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教授主持,前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刘允怡院士,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张绍祥少将,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规划院长等专家及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学术大会紧紧围绕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手术、3D打印、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等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应用,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学术讨论。
方驰华教授演讲
3D打印可立体还原肝脏现状
早在4月22日,方驰华教授数字医学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巨大复杂肝癌患者的肝脏仿真立体模型,指导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方驰华教授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介绍,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技术对人体结构的三维立体重现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过去,传统肝胆外科手术术前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依靠的是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肝胆外科医师需具备良好的阅片基础和临床经验才能精确进行疾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并据此制定手术规划。外科医师对患者腹部脏器立体解剖结构的认识依靠人脑的三维重建,正确与否受个人经验的影响,且无法实时呈现和永久保留在整个治疗团队面前,重建的结果不确定性,给手术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和误导性。
而现在,可以通过三维视频和图像的观察提高疾病的诊治能力,省略了人脑三维重建的过程,并且纠正了可能出现的错误。3D打印技术,使得肝胆胰脏器和相应的病变部位可以1:1比例的“实物”形式呈现在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面前,医生可以术前精确评估病变范围与临近脏器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制定详细的手术规划,设计手术入路,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看“瓜”下刀让手术更精准快捷
方驰华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实现了从“人脑三维影像”、“电脑三维影像”到“真实三维解剖实物”的跨越式转变。进行3D腹腔镜肝切除时,方驰华教授将患者的3D打印肝脏模型带入手术室与术中实时手术进行比对,调整3D打印模型并置于最佳解剖位置,为手术关键步骤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对关键部位快速识别和定位。实时引导重要脉管的分离和病灶的切除,保护门静脉分支,实现完整切除病灶、保证切缘阴性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的副损伤,准确地完成肝脏的切除,从而提高了手术精准性,实现了根治性切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三维可视化打印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刘允怡院士演讲
当问及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时,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优点:
1、立体化的3D肝脏模型有助于肝脏结构的分解,帮助有经验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降低出错的可能性,同时可以缩短初学医生对肝脏三维重建的时间。
2、模块化的肝脏有利于医生模拟手术切除的情形,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精确性及预后状况,并由此设计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3、通过3D可视化技术或者3D打印模型,医生向患者讲解病情时,患者可以清楚形象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促进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通过以上优点,刘院士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但同时他提出了目前3D打印存在的问题:费用昂贵及打印耗时将给3D打印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
另外,方驰华教授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补充说:“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前景良好,不仅人体器官的3D模型现用于术前规划和手术间接导航,而且已经有3D打印的器官组织如下颌骨、器官支架、颅骨,脊柱、骨盆等,均已经进入临床;未来将会实现活体组织和器官的3D打印,有助于人类疾病的深入研究。3D打印模型同时还可以应用于术前讨论以及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同时方便患者及家属可以详细直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认识手术风险,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减少纠纷可能。”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