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肥美的海鲜陆续上市,生蚝、龙虾、扇贝、三文鱼……烧烤、爆炒或是麻辣、生食,想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外地有儿童因食用了半生不熟的海鲜,出现了发烧、厌食、倦怠、尿黄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甲型急性肝炎。无独有偶,据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报告显示,美国11个州近期爆发沙门氏菌感染,造成62人患病,而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元凶可能是人们喜爱的金枪鱼寿司。美国CDC称,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吃了超市生鱼片寿司后被感染。
对此,首慢病管理中心主任李雪梅提醒市民,秋季是水产、海鲜大量供应上市的季节,海鲜易受甲肝、戊肝等病毒的污染以及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细菌感染,如未经过高温烹饪的过程,人体食用后就容易致病。
贝壳类海鲜,不煮熟吃了怕患肝炎
我国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肝炎。这五种肝炎里,经过吃东西可以传播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记得1988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毛蚶事件,就是吃了毛蚶(牡蛎)引起的甲肝大流行,当时共有30万人感染上甲肝。
其实,很多海鲜看起来很鲜活、干净,但你还得看它的产地,它生长的环境是不是很干净呢?当时毛蚶事件中的毛蚶在海里积淀达到一米之厚,而那里却长期受到粪便污染(甲肝跟戊肝病人的排泄物随着生活废水又排入到江河里,江河里的水没有经过完全消毒,那么这些毛蚶里就有甲肝病毒了)。周永健说,有一些海鲜,尤其是贝壳类海鲜(比如花甲、扇贝、螺、牡蛎等),它那个排泄腺跟消化腺是连在一起的,它吃进去的污染物如果清理不干净,就会藏匿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如果在没有完全煮熟的情况下,你去吃这些贝壳类的海鲜,就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感染肝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感染甲肝或者戊肝,首先会出现感冒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些病人还会出现黄疸。当然,无论是甲肝还是戊肝,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经过半个月到一个月的休息,会自我痊愈。如果这期间,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上肝炎,并且继续加班熬夜等,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有可能会导致肝性脑病、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一旦人吃了没煮熟的海鲜后,出现腹泻、胃口差等症状,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看看是否感染了肝炎。汤雄表示,目前有甲肝疫苗,但没有戊肝疫苗。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都会建议妊娠期孕妇不要吃没煮熟的海鲜以及一些生食海鲜。
芥末、醋、酒能杀死病毒吗?
有些人会觉得我生吃海鲜,放些醋、酱油腌一下,喝点白酒杀下毒,这样吃真的能杀菌吗?周专家指出,不同种类的配料杀菌作用是不同的。“我觉得芥末肯定是没有杀菌作用的,它只是对口舌有强烈的刺激性。有些酒类确实对一些病毒有清除作用,但是要是很高度数的酒才行。但你不是把海鲜泡在酒里,只是吃的时候喝一点点,所以杀菌的作用也不大。而酱油、醋的杀菌灭病毒的作用更不大了,只能说是个安慰剂。”
别想着靠调味品杀死病毒来预防肝病。得了甲肝戊肝,开始时患者很难发现自己得了病。很多病人是出现了黄疸才去就医,这时往往情况比较严重,有的会出现肝性脑病、肝衰竭。假如感染的是戊肝,则更为凶猛,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而感染甲肝,症状较轻,更容易引起流行性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