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15年9月17日——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9月17日到19日,世界各地的心律失常著名专家和学者齐聚北京,参加第15届2015世界心律失常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心律失常大会被誉为心律失常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已成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世界心律失常大会,本届大会主题“创新、发展、合作,共铸健康”。
2015世界心律失常大会由世界心律失常学会(WSA)主办,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学术支持。国际级的盛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也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得到国际认可。
在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已呈现上升的趋势,有大量的心律失常患者。亚太地区的心律失常临床和科研与世界上更为发达的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缩小。在中国召开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均大有裨益。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最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以及最先进医疗技术的展示将极大促进亚太地区心律失常研究的发展,并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心律失常疾病有可能独立发病,也可继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在众多心律失常疾病中,避免和积极治疗房颤引起的中风和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点。
借WSA东风促进中国心律失常学科发展
近些年,亚太地区人群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相关的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技术仍未被普遍接受并用于临床。此次世界心律失常大会能够在中国大陆举办,一方面表明了国际同行对中国学者前期工作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世界医学专家们希望将最新的理念及技术在中国展示,在中国推广,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世界心律失常大会能够让更多的中国医生不出国门,就站上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为很多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创造与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本次大会上,有20%的中国参会者来自二级医院,还特别设立了二十多个青年医生与全球知名专家的交流专场。
中国心律失常患者在不断增加。在中国专家与基层医生的同心协力下,中国在心律失常诊治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国内发展不平衡,与国际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如,目前中国每百万人口安装心脏起搏器仅为38台,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800到1000人。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这些较高端的医疗技术使用的差距则更为明显。
用先进理念引导自主创新
在心律失常诊治领域,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认识并缩小这些差距,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上,对于现有成熟诊疗技术使用不足。比如ICD治疗,这是一项成熟而有效的治疗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引发的猝死。据估算,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群约达54万,但在中国能够安装ICD的医院和能够掌握该技术的医生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加之很多医生、患者并不了解这一技术,目前中国每年ICD安装数量仅为2000多例,而且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
其次,对临床诊疗流程的依从性不高。为推进心律失常诊疗的发展,中国学者也制定了相应的临床操作指南、专家共识等,并开展了规范化诊疗操作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按照“规定动作”操作,影响了这些诊疗技术的整体疗效。
第三,自主创新还很有限。经过前期的努力,中国少数团队已能够紧跟国际前沿,不断引进最新理念和技术,但真正的自主创新仍非常少见。因此在未来可通过改变管理策略等多种形式,激励中国临床医生参与到各种医疗器械的研发中,促成创新发展。
目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为全球首席研究者(GlobalPI)领导下,由美敦力公司支持的一项“改善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试验”正在全球展开。这项临床试验将在全球共约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研究中心开展,共同研究1.5级预防对心脏性猝死防治的临床意义。国内有包括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25家医院参与研究,揭开了中国领导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崭新一页。张澍教授也是世界心律失常学会的理事和秘书长,他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医生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引进先进技术,研发出更加先进的诊疗思路与技术,在国际上发声以提高我们的话语权,造福于广大中国民众。
开展科学研究寻找适宜技术
为尽快改善中国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可采取相应的策略。
首先,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普及知识,促进全民选择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从源头上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次,要通过筛查等手段,尽早发现心律失常风险较高的患者,帮助他们提早预防。第三,要在众多的心律失常治疗技术中,尽快找到能够在中国开展普及的适宜技术。最后,要积极鼓励中国医生自主研发自己的技术,让更多心律失常治疗技术、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扩大可及性。
在学科发展上,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推动先进诊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规范发展现有的诊疗技术。同时还要依靠专家团队,带领青年医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并学会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一直站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最前沿。
关于世界心律失常大会
世界心律失常学会(WorldSocietyofArrhythmias,WSA)是国际心律失常领域非盈利学术组织,其前身为国际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正式成立于1978年,旨在促进心电生理和起搏、心律失常领域的全球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实际上,国际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大会最早于1963年在美国纽约召开,此后,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已成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包括美国(1963年、1968年、1991年)、法国(1970年)、荷兰(1973年)、日本(1976年)、加拿大(1979年)、奥地利(1983年)、以色列(1987年)、阿根廷(1995年)、德国(1999年)、中国香港(2003年)、意大利(2007年)和希腊(2011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1年,由张澍教授代表中国申请,经世界心律失常学会理事会投票通过,2015年第十五届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前任主席PanosE.Vardas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担任大会秘书长,欧洲心律学会主席GerhardHindricks教授和WSA前任主席MassimoSantini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心脏学院、WSA前任主席Chu-PakLau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