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分级诊疗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完成,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第74届全国药交会亮点现场直击》
在政策的大环境下,由厦门市医学会主办、国药励展承办的分级诊疗厦门论坛隆重举行。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慢病是分级诊疗的突破口,基层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强基层是落地实施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基础。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孔灵芝
我国慢病管理存在五个问题
慢病仍然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低下,医联体、双向转诊实施困难是我国目前慢病防治面临的重要问题。
孔灵芝教授分析,导致我国目前慢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与以下因素有关:影响慢性病因素复杂;传统医学模式存在局限性;利益格局与医疗习惯的束缚;基层药品的可及性;百姓缺乏健康技能。
如何完善基层的慢病管理?
面对我国慢性病防治的诸多问题与种种挑战,孔灵芝表示,基层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强基层是落地实施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基础。对此,她提出了四点建议:
培养大卫生观下的多学科合作:关注医养结合、环境治理与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与NCD,口腔疾病防治与NCD等多方面对慢病进行管理。
整合医学共识与实践相结合:整合不同医学专业领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实现有效沟通,让患者获得基于团队的一体式的医疗服务,享受全程关爱。
完善双向转诊的实施条件:利用适当的政策与运行机制。让基层成为双向转诊的核心力量,调动基层积极性,让优质资源下沉调,从而提升基层对于慢病的治疗与管理能力。
发挥基层团队的优势进行慢病管理:建议构建慢病管理以预防为主的慢病管理模式。协调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师、心理治疗师等多方协同,实现药学监护、用药教育等多方面慢病管理功能,强调药剂科参与到慢病管理的必要性,以转变现有的慢病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