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第17次3.3国际爱耳日”,号召大家关注儿童听力健康,进一步加强我国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3月3日全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天河区残联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1号楼3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举办“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及义诊活动。
此次义诊由著名耳科专家、中山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官萍教授亲自坐诊,对病人提供免费耳病保健、疾病咨询及体格检查,对患者免耳镜检查、声导抗测听,同时对可配合的儿童行主观听力检查。
义诊现场,一位母亲通过网上宣传看到了义诊信息,赶紧推着六个月大的孩子前来问诊,她的小孩出生后不久便被怀疑有听力障碍,于是她一直很忐忑,适逢遇上这次免费筛查的机会,就赶紧过来,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诊断。
最终,患儿检测结果为混合型听力下降,左耳高频区有损失。张官萍说导致这个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先天性发育不良,也有可能与宝宝黄疸史有关。目前是由于患儿才6个月,建议父母在家可以给于适当地言语训练,等到患儿9个月时再行听力测定,给于干预治疗。
为便于对孩子的观察与治疗,张官萍劝告这位年轻的妈妈要坚持去同一家正规医院治疗,以便往后的跟踪随访。据张官萍介绍,临床中许多患者家属碰到孩子听障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步,惊讶,不接受现实;第二步,不愿接受,反复求证;第三步,接受了事实,但却道听途说,不积极干预。
“如何引导家长们正确认识和合理干预听力障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张官萍无奈地表示,因此“我们需要告诉他们患儿的听力障碍程度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家长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出生以后发现的中重度的听力障碍,有很多即便有再多的积极干预也无法达到正常,尤其是感音神经性引起的听力下降,是无法用一些吃药、打针干预的手段来解决,必须积极采用听力补偿干预。如果是一般轻中度或部分重度患者,建议尽快选择有资质的医院,尽快使用助听器,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不同频率下的听力情况,进行有些听力补偿,而且这样的孩子往往要进行终身的随访和干预,因为他们的听力波动很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后天听力障碍,比如感冒或者外伤等因素刺激之后,造成的突然听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到后来助听器都无法满足他的听力补偿效果,这样我们就要进行另外的干预,包括人工电子耳蜗的植入。
但如果是外耳道完全性闭锁、中耳的发育异常,这种情况下,就要配骨导助听器或者骨锚式助听器,6岁以后就视发育情况进行手术干预,如果发育畸形,无法手术的也可以考虑采取别的方案进行。我们要不断地跟进,终身随访。
张官萍回忆到,有一个家庭,家里父母都正常,但两个孩子都因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聋了,都做了手术,“当年我给他们做手术,这对夫妻对这对孩子做出了许多努力,现在孩子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了”,做父母的不向命运低头,把孩子培养得也很好。张官萍表示,听力障碍只要早期发现与及时干预,那么他们有机会可以很好地回归社会的。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