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山西运城发生4.4级地震 地震之前有什么征兆?

家庭医生在线 2016/3/15 12:08:1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3月12日11时14分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北纬35度,东经110.9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省界51千米,距渭南市139千米,距西安市197千米。家住西安辛家庙一小区9楼的张先生说,12日上午11时15分,他正靠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电视柜上摆着两个花瓶,花瓶里插着富贵竹,他看见富贵竹有明显摆动,感觉沙发也有晃动。后来他才知道,是山西运城发生了地震。

地震之前有什么征兆?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地震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地震让人全都人心惶惶怎么办?

根据咨询人说的症状主要是地震恐惧症引起的表现,建议要先了解地震的原因,有意识的知道地震的知识,再进行心理的辅导。

Q:地震逃生术有哪些?

  绝境中的逃生术:自救互救


  噩耗传来,令人不胜欷歔,也让人回忆起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在那次一个世纪以来伤亡最大的7.8级地震中,死亡24万余人,受伤16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


  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地震时河水泛滥引起水灾 震区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等引起燃爆灾害和污染细菌传播和瘟疫也造成极大的损失。1923年,日本关东的7.9级大地震造成14.3万人死亡,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有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烧毁的房屋却有70万幢,仅东京就有136处地方起火,大火将44万幢房屋化为灰烬,90%以上的死难者因火灾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在地震中人体受到的损害是多方面的,1999年8月土耳其的7.4级地震死伤8千余人。震后第4天,震区建立的一间急救医院在10天内救治了1205名病人,病种涵盖了内科32% 、普通外科13% 、矫形外科21% 、儿科23% 、妇产科10% 和精神科1% 。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中死亡率最高的。窒息、休克、外伤感染、饥饿和缺水都是地震死亡的常见原因。地震损害中以四肢损伤最多见,在人体所受伤害部位中约占50%。骨折在伤害中占第一位,约25%是脊柱骨折,其中30%~40%可出现损伤性截瘫,而且多数截瘫在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当人体肌肉受到强烈的挤压或重压达6小时以上时,就会发生局部肌肉坏死,出现大量的蛋白分解产物并释放入血液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产生挤压综合征。唐山大地震中,最主要的三种伤害分别是挤压综合征、骨盆骨折和损伤性截瘫。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地震科学家对地震的长期和中期预报已有相当的把握,但对几天或数小时内要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仍难做出准确预报。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因而地震发生后的首要事情是自救和互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的较好办法。保持镇静很重要,不少地震的伤亡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砸伤或挤压致死,而是由于精神紧张,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死亡的。因为乱喊乱叫会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同时会吸入大量烟雾或灰尘,造成窒息。故虽处恶劣环境,仍要保持镇静,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先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先暴露伤者头部,清除他们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搬运脊椎损伤者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时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急救原则包括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创伤性休克,处理完全性饥饿,以及外伤止血、包扎和固定。  


  发生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对开放性骨折,不应做现场复位,以防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做简单固定后再转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火灾在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中较常见。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时,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逆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体,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Q:地震逃生术有哪些?

  绝境中的逃生术:自救互救


  噩耗传来,令人不胜欷歔,也让人回忆起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在那次一个世纪以来伤亡最大的7.8级地震中,死亡24万余人,受伤16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


  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地震时河水泛滥引起水灾 震区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等引起燃爆灾害和污染细菌传播和瘟疫也造成极大的损失。1923年,日本关东的7.9级大地震造成14.3万人死亡,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有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烧毁的房屋却有70万幢,仅东京就有136处地方起火,大火将44万幢房屋化为灰烬,90%以上的死难者因火灾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在地震中人体受到的损害是多方面的,1999年8月土耳其的7.4级地震死伤8千余人。震后第4天,震区建立的一间急救医院在10天内救治了1205名病人,病种涵盖了内科32% 、普通外科13% 、矫形外科21% 、儿科23% 、妇产科10% 和精神科1% 。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中死亡率最高的。窒息、休克、外伤感染、饥饿和缺水都是地震死亡的常见原因。地震损害中以四肢损伤最多见,在人体所受伤害部位中约占50%。骨折在伤害中占第一位,约25%是脊柱骨折,其中30%~40%可出现损伤性截瘫,而且多数截瘫在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当人体肌肉受到强烈的挤压或重压达6小时以上时,就会发生局部肌肉坏死,出现大量的蛋白分解产物并释放入血液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产生挤压综合征。唐山大地震中,最主要的三种伤害分别是挤压综合征、骨盆骨折和损伤性截瘫。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地震科学家对地震的长期和中期预报已有相当的把握,但对几天或数小时内要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仍难做出准确预报。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因而地震发生后的首要事情是自救和互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的较好办法。保持镇静很重要,不少地震的伤亡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砸伤或挤压致死,而是由于精神紧张,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死亡的。因为乱喊乱叫会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同时会吸入大量烟雾或灰尘,造成窒息。故虽处恶劣环境,仍要保持镇静,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先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先暴露伤者头部,清除他们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搬运脊椎损伤者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时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急救原则包括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创伤性休克,处理完全性饥饿,以及外伤止血、包扎和固定。  


  发生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对开放性骨折,不应做现场复位,以防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做简单固定后再转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火灾在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中较常见。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时,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逆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体,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