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5日报道,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超重的母亲更可能孕育出体型偏大的婴儿。该研究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主导,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孕妇可以吃“双份食物” 不是好的建议。过去人们认为,肥胖的女性孕育出偏重的婴儿是因为共同基因。但是新的研究发现,孩子体重与共同基因无关,而糖份摄入量和低血压都会增加婴儿出生时偏重的风险。遗传学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母亲的体重、血糖和血压都会影响婴儿的体型。研究员发现,如果母亲血糖较高,就算在健康的范围内,生出的宝宝都会偏大。然而,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婴儿个头太小。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30000多个健康的妇女和婴儿。所有参与的女性皆有欧洲血统,生活在欧洲、美国或澳大利亚。宝宝出生在1929年和2013年之间。研究人员检查了基因变异与母亲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水平和血压,并在怀孕期间对以上各项进行测量。另外,还记录了所有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一般而言,准妈妈从孕中期开始,因为胎儿开始快速生长,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孕妇食欲明显增强,很多孕妇有吃不饱、吃不够的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食欲好,对于准妈妈在孕期摄入足够营养,保证孕期的顺利度过是一个有利条件。但如果饮食没有节制,高蛋白、高脂肪的补汤,含糖量高的水果、点心的摄入,很容易就会饮食过度,造成营养过剩。
尽管如此,但出于“一个人吃两个人补”的传统观念,许多老人会认为孕妇就应该吃的多、吃得好。但准妈妈如果在孕期饮食无节制,体重增长过快,易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难产等孕期并发症。同样的,孕期肥胖还会造成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及致畸率增高,巨大儿风险也相对增加,这些孩子将来更易罹患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在正常情况下,前三个月内可增加1.1公斤至1.5公斤。三个月以后,体重增加仍应控制在0.5公斤/周。至足月分娩时,体重应比怀孕前增加约12.5公斤。孕妇按照这个指标计算体重,如果发现过度肥胖或体重增加过快,应该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体重超标,孕妇胎儿皆不利
对孕妇而言,超重的“准妈妈”患上妊娠并发症几率比正常“准妈妈”高得多,这些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形成、产后抑郁症等。此外,超重“准妈妈”由于分娩巨大儿几率增加,导致难产使用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增加,加重了产妇的损伤,且易导致产后出血及感染。
对胎儿来说,因为难产,胎儿产伤发病率增高,这些疾病包括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及麻痹,甚至新生儿窒息死亡等。这样的胎儿,成年后Ⅱ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虽然大多数肥胖妈妈的胎儿体重过大,但在临床上还可见小部分过度肥胖的“准妈妈”孕期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娩出低体重儿,这可能与脂肪沉积影响胎盘功能有关。
补充营养,视孕期阶段而定
孕妇既要补充营养,又要预防营养过剩,那么该怎么吃才健康呢?其实,孕期的不同阶段对营养有着不同需求———
●妊娠早期(怀孕前三个月) 由于胎儿生长速度较慢,母体的相关组织增长变化也不明显,所需营养较为有限。因此,不必强求补充大量的营养,但这个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会引起胎儿早期发育障碍和畸形,此时需注意营养全面,烹调时应做到食物清淡爽口,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有呕吐不可禁食,吐后仍要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孕中期(怀孕中三个月) 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体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要增加热量,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增加动物性食品、植物油、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膳食要荤素兼备、粗细搭配,同时摄取足够的粮谷类食物,每天膳食中粮谷类需有300克至450克,除大米、面粉外,还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和氨基酸丰富的杂粮,如小米、玉米、麦片等;每日肉、蛋、禽、鱼类动物性食物或豆类及其制品需有200克、动物内脏(肝)50克(每周一至两次),蔬菜500克,水果200克、植物油30克至40克。孕中期每餐摄取量可因孕妇食欲增加而有所增加,但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不断增大,胃部会受到挤压,使得孕妇餐后出现饱胀感。为此,可增加每日的餐次,但每次的食量要适度,切忌盲目过量进食或大吃甜食,避免孕妇因肥胖或血糖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孕晚期(怀孕末3个月) 这段时间是胎儿生长最迅速、胎体内储存营养素最多、孕妇代谢和组织增长最高峰,营养较前两期也更为重要。孕妇应增加豆类蛋白质的摄入,多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足量的铁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在孕中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50克肉、蛋、禽、鱼类,250毫升牛奶或豆浆等。孕晚期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子宫压迫胃部增加,且由于激素作用于消化系统,引起胃排空时间延长,孕妇往往吃较少的食物就有饱胀感、“烧心感”,因此应仍以少食多餐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