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孤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2016年项目预计直接受益孤残儿童5500余名。专家表示,总体看,较之于正常人群来说,残疾儿童的口腔状况更差,有着更多的未治疗的龋坏,更重的牙龈炎和牙周病,口腔健康易被忽视。
根据中国2006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另据中国2005年开展的首次全国性孤儿登记排查结果,中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4.43。
专家指出,当孤残人群试图获得医疗保健时,会遇到环境特殊、被关注较少、服务费用过高、可用的服务有限、身体障碍、卫生工作者的技能和知识不足等在内的一系列障碍,因此,几乎没有针对孤残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预防活动。
据了解,孤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是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自2011年设立的全国唯一较大规模的以孤残儿童为重点对象的口腔公共卫生项目,为了弥补以往全国性口腔疾病防治活动中对孤残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关注的不足,符合国家关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政策和以儿童为重点人群的口腔疾病防治策略。项目主要为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3-15岁孤残儿童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检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口腔常见疾病治疗。项目自开展5年来,已累计在全国23个省/市开展,共计15000余名孤残儿童直接受益。
孤残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关心,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呼吁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能够共同参与到项目中来,送孩子们一份微笑。
儿童口腔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儿童口腔更加健康?、
如何让儿童口腔更加健康?
1、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不挑食,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样,既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2、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睡眠时人的口腔唾液分泌量最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刷牙后睡前再进食食物,那刷牙就没有意义啦。此外,儿童应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除每日三餐外,尽量少吃零食。
3、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
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保教人员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3-5次,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起上下刷,牙齿的各面(包括唇颊、舌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儿童应选用适合其年龄的儿童牙刷。
4、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
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3—6岁是儿童乳牙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在肉红色的牙床上, 牙齿沿着牙槽骨依次排列成弓形 )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替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牙齿之间出现龋坏。龋病早期治疗所需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
5、局部用氟预防乳牙龋病
含氟牙膏具有一定的预防龋病的作用。学龄前儿童可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但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另外,可在医院和幼儿园接受由专业人员实施的牙齿局部涂氟,预防龋病。
6、乳牙龋病应及时治疗
龋病影响儿童口腔和全身健康。龋病最初的表现是在牙表面有白垩色改变(牙釉质脱矿),有色素沉着则牙齿局部变色,一般为褐色或黑色,进而牙齿表面硬组织剥脱,形成龋洞,直至牙齿完全崩解、脱落。龋病可以引起儿童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不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面部发育两侧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儿童不愿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7、及时治疗牙外伤
乳牙外伤常发生于2岁以上的幼儿,多为前牙,一般是跌倒所致。外伤可能会把牙齿碰松、碰折、碰掉等,乳牙外伤可能会影响以后恒牙的发育和正常萌出,应及时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
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时,儿童最好穿胶底防滑的旅游鞋、运动鞋。在进行滑板、滑轮等高速度、高风险运动时,应戴头盔、牙托等防护用具,减少牙齿受伤的风险。
牙齿是不可再生的硬组织,如果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裂纹、折断、松动、移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