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在售卖一类用尿来验癌的试剂,据称只需3毫升尿液,几分钟时间,即可对目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筛查,这种“验癌”真的靠谱吗?
在网上搜索发现这类产品还真不少。从其宣传广告看,大致上都是购买了试剂盒后,接点尿就能早期筛查癌症。
其中一种试剂宣称是应用化学显色定性检测人体尿液中的与癌症相关的一组氨基酸异常代谢产物“单羟酚类物质”(对羟基苯丙氨酸),只需3毫升尿液,等待3-5分钟,对比厂家提供的色卡,即可知道体内是否有癌细胞,费用只需几百元。
在滴尿验癌的某产品官方网站上看到,滴尿验癌的原理主要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尿液中对羟基苯丙氨酸的含量升高。肿瘤细胞代谢越活跃,氨基酸代谢异常越显著,对羟基苯丙氨酸含量升高越明显,并号称灵敏度高达90%,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风险的筛查。
在其他渠道宣传,滴尿验癌的产品效果更为惊人。一些网页上宣传,用吸尿管取5毫升尿液,滴入玻璃管,等5分钟,玻璃管里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像对pH试纸一样对比色卡,大红色为乳腺癌,蓝色为肝癌,绿色为肠癌,紫红色为胃癌……
癌症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患癌
对羟基苯丙氨酸是并不认可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是医学界认为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是否意味患癌呢?
专家表示,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是否异常升高,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事实上,临床上医生更多应用它们来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但肿瘤标记物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等综合做出判断。
“只有一到两项肿瘤标记物升高,而且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不代表患癌。不同的恶性肿瘤,表达的肿瘤标志物不同,也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会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存在敏感度的问题。例如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分别对应不同的恶性肿瘤。AFP是目前发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也只有50%左右。”专家说。
此外,仅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代表已经患有恶性肿瘤,许多良性疾病和生理活动也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参考值。“临床征象仍然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不可或缺的线索,此外B超、X线、CT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肿瘤标记物虽较其他征象更早出现,但有时会出现假象。”专家说。
那么要如何检测癌症比较靠谱呢?体检可以吗?
常规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常规体检重点是放在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等体格检查,了解人体内的功能状态,评估一个人的身体状态,防范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基础疾病,重点不在于防癌。而防癌体检通过抽血、B超、CT、MR来了解有没有癌前状态的疾病,重点是查癌。
同时,常规检查体检所用的设备和项目不同。例如常规体检拍x线胸片来筛查肺癌,而防癌体检采用的是胸部低剂量的ct。在检查项目设备上,防癌体检更具有针对性,根据肿瘤患病的风险来“量身定制”。除此之外,防癌体检与常规体检不同之处也表现在检查报告的解读者。防癌体检的检查报告应该是由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医生来解读分析,从而更利于揪出肿瘤的蛛丝马迹。
有5类人群是肿瘤高危人群: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常有致癌物质接触的人群、有恶性肿瘤的家族史人群、患有癌前病变的患者、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建议这些癌症肿瘤高危人群,每年做1~2次的防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