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满3个月,一家人都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对于24岁的张浩(化名)来说,这是“风雨过后见彩虹”。两年前,他在老家做身体检查时发现睾丸异常,多家医院都认为他患上了睾丸肿瘤,建议切除睾丸。所幸,他最终被确诊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接受了近一年药物治疗后,他的妻子成功怀上孩子。而珠江某医院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每天用药仅几角钱。
2014年夏天,正准备与女友结婚的张浩在老家医院做身体检查时,被告知自己双侧睾丸偏小,有多发性肿块。精液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精液里没有精子。随后,张浩到多家医院就诊,都被认为是睾丸肿瘤,建议切除睾丸。几经周折,他找到了珠江某医院。
“他的血液检查指标并不指向肿瘤。”男科主治医师接诊后,会同该院内分泌科、检验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专家讨论。最终,张浩被确诊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方平判断,这个病不需要切除睾丸,只需进行药物治疗,而方平制定的治疗方案每天用药只需几角钱。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复查,张浩的病情不断好转。大半年后,张浩的妻子怀孕了。3个月前,孩子顺利出生,张浩见到儿子后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向方平医生报喜。孩子满3个月这天,张浩全家一早赶到医院挂号,向医师道谢。
睾丸肿瘤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它几乎都是恶性的,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黄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而睾丸固定术并不降低恶性变的发病率,但可使肿瘤更易被发现。
睾丸肿瘤分为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和睾丸继发性肿瘤,其中以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35%)、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非生殖细胞瘤分为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性腺间质瘤、混合瘤。
最常见症状为睾丸渐进的、无痛性的增大,并有沉重感。精原细胞瘤肿大的睾丸往往保持睾丸的轮廓,质地一致,而畸胎瘤则呈结节性肿大,软硬不一致。约有10%的患者因睾丸内出血或梗死而感觉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膜后淋巴转移块较大,压迫神经根出现背痛。肺部转移可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十二指肠转移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等。儿童有睾丸肿块,同时有早熟症状,或成人同时有女性型乳房及性欲减退时应考虑睾丸间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