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5月15日报道,新加坡一名永久居民感染寨卡病毒,官方如临大敌,连日来在患者住所附近展开灭蚊大作战。
据报道,一名48岁的新加坡男性3月27日到5月7日赴巴西圣保罗出差,返国后出现发烧症状,并起红疹,12日在伊丽莎白诺维娜医接受隔离治疗,13日确诊感染寨卡病毒。
这名男子14日转往陈笃生医院传染病中心持续隔离治疗,目前情况良好,待体内病毒完全消除后即可出院。
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在13日晚间发布公告,说明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是人被带有兹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兹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蚊体内增殖,约10天左右,病毒进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兹卡病毒。此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该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际间传播,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兹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