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赵志刚:用18个指标评价输液产品的质量差异

转载 来源: 新华网健康频道 2016/5/23 11:47:52

我国是输液大国,输液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企业的输液产品虽然都达到了国家标准,但仍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应如何科学地评价输液产品呢?近日,《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作为《蓝皮书》的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系主任、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优质的输液产品是保障安全输液的首要条件,国家标准只是输液产品的基础标准,想要找出“高品质”输液,可以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通过18个指标对输液产品进行评价,“此评价方法适用于医疗机构对基础输液产品质量的评估和验证,为医院选择、评价输液提供参考目录”。

“高品质”输液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众所周知,输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没有经过胃肠道吸收环节,是一个快速起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定下了“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但是很多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输液风险了解不够,更对输液品质关注不够,以致于很多时候没有合理地使用输液。”赵志刚坦言。

赵志刚表示,受生产条件制约,一瓶符合当前GMP标准和国家输液质量标准的输液产品仍然会含有不溶性微粒及内毒素,偶尔输液不会造成明显危害,但是长期输液的患者,日积月累,不良反应可能就会显现。

目前,多数国家对输液中粒径为5-10微米不溶性微粒的数量没有做具体要求。但是经研究发现,在部分输液产品中,每一毫升就有近10000个5-10微米的微粒。“人体毛细血管最小的直径只有4-7微米,5-10微米的微粒会把毛细血管堵塞,如果这个微粒运行到肺部,经过长期堆积,肺血管堵塞之后会形成肉芽肿,使肺部呼吸交换功能丧失,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赵志刚提醒,经常输液的患者,微粒堆积越多,长肉芽肿的概率越大,肉芽肿的数量也会越多,而且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即使合格的输液产品依然有风险,因此一定需要输液的情况下,要选择高品质的输液。” 赵志刚强调。

据悉,国家药典对输液中的微粒数量有相应要求。赵志刚表示,此要求是企业生产输液产品的基础标准,想要“高品质”输液,输液产品的执行标准要高于国家药典标准。

输液产品的质量差异可参照18个评价指标

随着技术进步,输液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同厂家的输液产品仍然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作为既是药品使用主体又是药品的采购主体的医疗机构应该如何选择输液产品呢?

“应该在国家药典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建立起一套完善、全面,并可以供临床使用的基础输液质量评估方法,以此来更好地保证输液产品的适用性,并促进输液行业的健康发展。”赵志刚表示。

同时,在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表示,加快推进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耗材)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对药品(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依从性、经济性等进行成本效益评估,为规范药品采购和配备使用,推进药品剂型、规格、包装标准化提供临床技术支持。

对此,在《蓝皮书》中附有基础输液临床使用评估指南,通过18个评价指标区分输液产品的质量差异。这18个指标包括:企业质量体系、输液包装安全性、相容性、漏液率、药液残留量、不溶性微粒数量、胶塞的针刺落屑、输注方式、标签的清晰度及完整性和辨识度、容器的透明度、加药针的穿刺力、输液器的保持力、加压输液、软袋边缘光滑度、吊环承重力、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和便利性、外包装的保护性、仓储管理的便利性等。

以输液产品的包装为例,赵志刚介绍,一个输液产品表面看起来是塑料袋或者塑料瓶,但是不同材质的输液产品安全系数是不同的。“有些材料对药物有吸附作用,有些材料本身含有的物质可能会释放出来,导致毒副作用。因此,需要有相关文献数据证明包装材料安全性,这些数据可以是企业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其他研究机构的数据,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输液产品的品质。”

提高输液安全应全面了解输液风险点

据介绍,全国共有三十多家单位参与了《蓝皮书》编写,经过专家组的详细分工,广泛交流,历时一年多完成。“《蓝皮书》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可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赵志刚表示。

当问及应如何提高输液安全时,赵志刚建议:一、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需要对输液的治疗优势与潜在的风险有科学的认知,当临床必需选择输液时,优先选择高品质的输液产品;二、对于企业来说,积极运用科技成果,提升生产工艺技术、选用更安全适用包材、执行高要求的内控指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确保输液安全;三、对医院来说,要加强输液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加强患者教育,明确告诉患者哪些疾病适用输液治疗。“除了输液本身的风险,包装材料、生产工艺、运输环节、使用环节、医院配置环节等各个环节如果把控不严就会增加输液的风险。相关部门如果能够控制这些风险点,就会降低风险的发生。”赵志刚指出。

谈到后续工作计划,赵志刚表示,近年来,国内一些品牌企业为了提高输液产品质量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BFS输液产品,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应用,对小粒径不溶性微粒和内毒素等重要指标的控制都有了很大突破。“基金会正在着手准备,未来参照评价输液品质的18个指标,对不同企业的输液产品差异性进行对比性研究,为医院临床选用做参考。”其次,为了引起广泛重视,呼吁国家建立“输液安全日”,通过输液安全日的活动,让公众正确认识输液、合理使用输液。另外,未来将会对医务人员和公众加大宣教力度,增加对输液的科学认知。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皮肤祛斑过敏红肿可以输液吗

皮肤祛斑过敏红肿可以输液,具体所使用的输液药物要遵医嘱。对于因使用祛斑护肤品而导致的红肿过敏患者,建议及时停止该产品的使用,可选择比较温和保湿的产品。另外在恢复期间,患者要注意日常防护工作,避免阳光直射以及紫外线晒伤饮食要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Q:脑血栓的预防

你好!你所说的是定期输液能否预防脑血栓。其回答如下: 秋风一起,刚刚降温,又有一些中老年人纷纷到各医院门诊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脑血管病发作。据了解,这是目前在各大、中、小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患者大多要求输些活血化淤的药物,这类药物价格较低,加上“常规”输两周的时间,费用大概在500元左右,每年春天秋天各输一次,经济上也可以接受。输液的患者看上去大多像健康人,为什么没病找“病”?这种以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病的风已经刮了有10多年了,而且经久不衰。输液的人大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输液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样的“常规”预防究竟作用如何呢?专家认为,人们应该走出对脑血管病认识的误区。    ■靠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病没有科学依据  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教授提示,秋冬季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但是仅靠这种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脑血管病要依据病因综合防治,单靠一两种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目前尚没有预防脑血管病的灵丹妙药,患者不要听信误传。  据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志刚副主任药师介绍,目前患者预防性输液主要是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需得到循证医学(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基于有证据的医学,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提供最理想的治疗)的验证。目前“常规”输液预防方法尚没有得到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输液会增加感染机会和输液反应  即使最好的输液药其纯度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因此,输液预防本身就可以增加感染机会和输液反应(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可形成新的梗塞。  总之,疾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注射给药,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    ■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常见脑卒中大致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另一类是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防患于未然。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有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不能或不容易控制的,这些因素是: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环境、遗传因素等,如高龄、男性、黄黑种族、寒冷环境、有遗传家族史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近日,北方地区气温变化大,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希望老年人及既往脑血管病患者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据个人具体情况寻找和驱除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即刻”到神经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就诊越及时,治疗和愈后效果越理想。  如果经过医生确诊,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必须到正规医院输液。正规医院设有输液观察室,并有医生护士密切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抢救。

Q:小孩吃了化妆品是一些欧莱雅产品的碍事吗

医生建议:误食药品,化学物品,日常用品量小或无毒性的可以观察看看,如已发生误食量大的,可去医院诊治。刚服下不久可以催吐减少吸收,同时输液、补充维生素C,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并助以护肝疗法。以后定期去医院检查,作肝功能体检及追踪观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输液 输液产品 指标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