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网”5月23日报道,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婴儿出生时体重偏轻或偏重,那么这些婴儿在青春期时就会更容易体重偏高或肥胖,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比一般人要高。
据报道,美国奥古斯塔大学乔治亚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出生时体重偏轻或偏重的婴儿日后变胖的可能性比较高,且还会出现各种炎症并对胰岛素产生抗药性,而这些情况难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得到改善。
报道称,婴儿的正常出生体重范围为5.5磅(约2.5千克)至8.4磅9约3.8千克)间,但那些出生体重偏低的婴儿可能是因妊娠过程中出现了生长受到限制的情况,如营养不足或胎盘功能不全。而那些出生体重较重的婴儿更容易出现肥胖和其他各种健康问题。
这一最新研究发表于《儿科》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科学家们收集了575名年龄在14至18周岁的青少年出生时的体重数据,并获得了这些孩子的空腹血液样本,对他们的血糖、胰岛素、血脂、C-反应蛋白、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组织等进行了测试。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出生时体重偏低的婴儿与出生时体重正常的婴儿在身体上比较相似,但前者的内脏脂肪和胰岛素水平比较高,这两个指标与肥胖有关系。那些出生时体重偏重的婴儿则比一般孩子的体重要多出近一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
注意戒烟少喝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少量饮酒可降低血液里的“坏”胆固醇水平,提升“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动脉硬化的机会,但长期的吸烟酗酒则可使血脂升高,同时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构成伤害。
防止病从“口”入
坚持低盐、低脂膳食,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的高胆固醇食品尽量不要食用。杂粮、米糠、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因含有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应适当增加食用。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还可食用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其次,还应多吃豆制品,因为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可通过改善脂肪代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花生及其制品对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控制每日食盐用量。
科学运动更健康
适当体育锻炼能使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正常化,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因此,应该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每周不少于5天,并且持之以恒。运动以不感到疲劳、身体轻松为准。避免在大量进餐后运动,也不应在大量运动后1小时内进餐,凌晨起床动作宜慢。
放松心情释开怀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易诱发高血压,增加游离脂肪酸,导致血管硬化。所以应避免刺激和紧张,做到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宽容大度。
每天服药需坚持
对于已确诊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特殊人群,除了养成以上的生活习惯外,还需积极控制相关疾病。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脂患者则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并限制热量,服用降脂药。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此外,还可服用阿司匹林,减少血液黏滞度。其中肠溶阿司匹林胃肠道副作用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定期体检早发现
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坚持每年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尤其对于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35岁以上人群,更应提早预防。另外,需强调的一点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如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指标相比绝经前均会有明显升高,所以绝经后妇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亦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