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亚太影像导引下的微创治疗协会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亚太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第十届中国肿瘤消融治疗大会”、“第三届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医师分会年会”在青岛拉开帷幕,国内外200余位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在会议的主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沛宏教授在报告中以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个病种为例,对于肿瘤的建设性治疗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吴沛宏教授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影像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以及生物免疫治疗突飞猛进的发展,肿瘤治疗理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改变。既往以破坏性治疗为主导的治疗模式逐渐向“建设性治疗”模式转变,即以微创与生物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未来发展方向。然而国内外不同医疗机构和执业医生对于微创联合综合治疗的新理念还存在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在各种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的合理选择及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他指出肿瘤的建设性治疗模式就是,在有效的灭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策略及方法选择上,应该首选无创和微创治疗,联合其他综合治疗尽量的避免或减少大创和巨创。
他指出建设性的治疗模式在肝癌、子宫肌瘤、乳腺癌、肺癌等多个病种的治疗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小肝癌的治疗中应该作为首选而不是备选的治疗方式。吴沛宏教授指出,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性的治疗模式将会逐步颠覆传统的治疗方法。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