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了《2015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报告》(简称健康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显示,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这比2014年的81.81岁增加了0.14岁;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关于病情
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31.4%
白皮书显示,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比2014年上升0.14岁。报告发布的北京市期望寿命地区分布图显示,城区的期望寿命高于郊区。
从白皮书来看,2015年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2.7%。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6.12/10万,占总死亡的27.4%,比2014年上升4.3%。
在恶性肿瘤死亡者中,排在前三位是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肝癌,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4%、10.5%和10.3%。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11.11/10万,死亡前三位是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共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56.2%;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1.01/10万,前三位是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乳腺癌,共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48.0%。
今年,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并首次发布了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30~70岁(不含70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死概率为11.11%。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在70岁以前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称为早死。
>>关于中小学生
视力不良率下降小胖墩多了
2015年健康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5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2%,比2013至2014学年度下降2.4%。2014至2015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沙眼检出率为0.12%,比2009至2010学年度下降73.9%,沙眼检出率已创新低。
2014至2015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比2009至2010学年度上升5.6%;北京市中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为67.3%。
2014年北京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1小时的报告率仅为33.2%,其中初中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1小时的报告率为54.6%,高中生为23.8%,大学生为20.7%。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学生的饮食行为、体育运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运动兴趣,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需关注的重要内容。
>>关于艾滋病
新增感染者及病人3113例
白皮书显示,2015年共报告现住址为北京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333例,其中新增感染者及病人3113例,比2014年增加了257例。新增人数中有82.32%系通过男男同性传播。2015年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经性传播的为3062例;其中同性传播2476例,全部为男男同性传播;异性传播的586例。此外,经注射吸毒传播的47例。
从年龄结构上看,2015年,47.81%的新增感染者及病人在25岁至34岁的年龄段;其次为15岁至24岁年龄段,占比达到21.2%。截至2015年年底,现住北京市且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为13299例。
附:
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市居民人口基本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传染病发病情况、残疾人口状况、精神疾病、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环境状况九个主要方面。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加了我市户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图即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16个区县户籍居民期望寿命的数据、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肥胖儿童慢性病风险评估数据、控烟立法、政策环境等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和信息。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市人口基本健康指标继续位于全国前列,人口老龄化特征愈发明显
201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比2013年增加36.8万人,增长率为1.7%,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大。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为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9‰,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为7.19/10万,比2013年有所下降,说明我市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81岁,比2013年上升0.30岁,处于缓慢增长期,其中男性79.73岁,女性83.96岁,女性高于男性4.23岁。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2014年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老龄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同时近几年北京市出生率稳中有升,10岁以下儿童数量增加,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人口负担正在逐步加重。
二、慢性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2%。与2013年相比,除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外,其它疾病死亡率均有所上升。以恶性肿瘤为例: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8.90/10万,占总死亡的27.1%,比2013年上升2.3%,已连续八年成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5%、10.3%和10.2%。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前三位是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共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56.1%;而女性前三位是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乳腺癌,共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47.1%。
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与201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3.3%,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1%,肥胖率增加3.8%;吸烟率、有害饮酒率、危险饮酒率仍然居高不下。若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患病人群还会迅速增加,这些疾病与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叠加将会进一步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加强对各类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引导居民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来预防慢性病的威胁,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青少年的各种健康问题须得到社会关注
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0.7%,比上学年度下降3.7%,仍处于较高水平,纵观近五年的情况,视力不良检出率基本持平。
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慢性病和伤害发生的行为问题在学生中日渐突出。对青少年与健康相关的危险行为监测数据显示,以下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危险行为:如不走楼梯而是从扶手上往下滑、在楼梯上追跑打闹/互相推搡、骑车违反交通法规、滚轴溜冰/滑板车时不戴保护装备等,发生率分别为32.1%、21.0%、31.0%、18.9%,这些行为的产生与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引导,加强其安全意识,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共同为下一代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与上学年度相比上升2.6%。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患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13年北京市对肥胖儿童进行的健康评估结果显示,肥胖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0.7%,高血糖检出率为66.6%,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3.2%,脂肪肝检出率为16.0%,高尿酸检出率为39.7%,部分肥胖学生已经表现出严重的慢性病体征,慢性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提示开展青少年疾病的早期预防对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有深远意义,应从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入手,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