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是得食管癌的人多,全世界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是中国人。二是不同于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我国食管癌患者鳞癌的比例高达90%以上。
食管癌发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与以下因素具有一定关系。比如,有些食管癌高发地区会食用霉变食物;有的会食用含有某些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腌制食物;有的是贫困地区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这些成分的缺乏,也可以使食管黏膜增生,诱发癌变。同时,长时间喜食过烫、过热食物或是烟酒不断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超过65℃的饮料被列入2A级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这项最新的评估报告发表在出版的《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报告指出,在中国、土耳其及南美洲国家的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人们通常习惯饮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风险也随之提升。
报告称,23名由IARC组织的国际工作小组成员发现,喝非常热的饮料很有可能导致人们患食管癌。而这里所说的“非常热”是指超过65℃的任何饮料,刚倒进杯子里的开水,实际测量大约80℃,放在正常室温下,过几分钟,温度会降到65℃左右。
在此次世卫组织的评估中,非常热的饮料被列入了2A级(很可能致癌),与之被列入同一类的有高温油炸食品和高温油烟等。而去年备受争议的红肉也属于这一归类中。在报告中,IARC表示,这一结果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有限的证据得出的。研究表示,在罹患食管癌和饮用非常热的饮料间存在着“积极联系”。研究项目副主任卢米斯表示,温度高的饮品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肿瘤。多项试验也显示,65℃-70℃的热饮会导致老鼠长出食道肿瘤。
食管癌患者早期警惕以下症状
绝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都经历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如果发现有以下症状就应引起警觉。
1、吞咽时梗噎感:最多见。林县农民用语为“压气”,意思是吞咽食物时觉得有气体阻挡其顺利下行。症状可自行消失或反复发生,不影响进食。常在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疼痛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在吞咽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更明显。疼痛的部位一般较实际长癌的部位高一些。食管下段癌,疼痛可以发生在上腹部。几天后或服药治疗后疼痛可缓解。在进食不当或情绪波动时疼痛又会出现。这种情形会反复,如此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2-3年,当肿瘤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3、食物滞留感或异物感:吞咽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吞咽干燥粗糙食物时更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胸骨后有闷胀感患者常不能具体形容这种感觉,只说胸闷不舒服。
食管癌与饮食的10个要点
1、吃肉不要过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鱼、虾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2、咸菜、咸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应少吃。
3、发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旦发现,应弃之不吃。
4、做米饭、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净,以减少霉变对身体的损害。
5、经常煎炸食物会加大厨房的污染,使人易得肺癌。
6、水缸里的存水应当隔2~3天更新一次,不要总留存根,因为存留在缸底的沉积物中的细菌可使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致癌的亚硝酸盐。
7、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鲜枣、红薯等。
8、熏烤的鱼、肉、香肠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烟焦油,应少吃。
9、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的发生都与脂肪摄入太多有关。
10、不要图便宜买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