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美国《临床医生癌症杂志》发表了我国学者陈万青的文章《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2003-2011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0.1%。甲状腺癌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韩国实行甲状腺癌筛查,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出现所谓的甲状腺癌“海啸”。甲状腺癌“海啸”已经波及我国,为甲状腺疾病求医的患者已经占内分泌专业门诊量的50%以上。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 滕卫平教授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0.1% “恐甲症”在大众中蔓延
滕卫平教授:一厘米以下甲状腺结节不必过度担心
“恐甲状腺癌症”在社会和群众中蔓延,认为一旦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结节,原则上不用怕,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强调。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滕卫平教授在今日出席的第五届中山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论坛,也反复强调了以上观点。
甲状腺微小癌可“人癌共存” 强加治疗反受苦
为什么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得如此之高,如此之快?滕卫平教授解释道:国际学术界普遍将原因归咎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使用和甲状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非甲状腺疾病死亡的尸检资料证实,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是11.5%。这个数字是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的1000多倍。它们多数是甲状腺微小癌,是“惰性肿瘤”,即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也就是没有临床症状,也不危害身体健康,人癌共存,安度一生。
有人将这些隐匿的甲状腺癌比作人体内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当检测手段改善,灵敏度提高时,这些隐匿甲状腺癌就会被发现出来。甲状腺微小癌如强加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并不能从治疗中真正受益,反而需要承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并发症和终生甲状腺素替代的痛苦。
伴3种情况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则需高度重视
滕卫平表示,甲状腺微小结节,如果伴有以下三种情况,则需要引起注意:第一,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第二,儿童时期接受过颈部X线外照射;第三,颈部能够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三个危险因素中,只有具备一个,就需要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判断。”
滕卫平说,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做检查。“检查的首选方法是甲状腺B超。通过B超除了可以看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之外,还可以看出它的形态,回声和其它的提示甲状腺癌的影像。”他介绍。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海啸”已入我国
滕卫平教授:甲状腺癌不适合筛查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海啸”已经进入我国。滕卫平教授呼吁,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我国学术界应当吸取韩国的经验教训,借美国ATA新指南颁布的契机,重新认识甲状腺癌筛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滕卫平教授也分享了5个观点:1、甲状腺癌不适合筛查。目前证据表明,绝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的微小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不危害健康。2、严格掌握甲状腺结节的FNA的适应症(肿瘤>1.0cm,B超中度怀疑),避免甲状腺癌过度诊断。3、对于低危的甲状腺微小癌(<1.0cm),可以不做手术,采取保守疗法,甲状腺单叶切除可以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4、谨慎选择中央淋巴结预防性切除术式,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5、严格遵循甲癌手术后RAI清甲的适应症,避免和减少放射性副损伤。
专家简介:
滕卫平,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任委员,第八届侯任主任委员,第九届主任委员,第十届前任主任委员。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员,美国内分泌学会会员。
197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1990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94-1995年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方向甲状腺疾病,曾在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碘过量与甲状腺疾病、Graves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妊娠与甲状腺疾病等方面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代表性论著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2007年晋升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领导的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2010年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第五届中山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论坛现场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