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洪涝灾害后易发生传染病

转载 来源: 人民网 2016/7/31 10:14:47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期间和之后,环境卫生恶劣导致蚊蝇鼠类孳生,加之安置点人群密集,最易引发各种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严把“病从口入”关,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张静在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时指出,洪涝灾害期间和之后最常发生的传染病有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如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还可以发生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还有皮肤疾病,如手、足、股癣和皮疹、湿疹。在居民安置点,由于人群密集,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专家提醒,为有效预防暴雨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居民健康事件的发生及流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和清理环境。对灾区群众来说,应做好个人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劳逸结合,平衡膳食,作息规律,提高肌体抵抗力。身体出现不适,如腹泻、呕吐、发热、皮肤黄疸、手足皮疹、口腔疱疹和溃疡时,要及时就诊。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程义斌还特别提醒受灾地区的广大灾民和救灾战士,应对接下来的高温天气,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防止中暑。同时,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出现痱子、皮疹、湿疹、脚癣、股癣等皮肤病,并做好防晒。

洪涝灾害后要注意什么?专家总结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病媒生物控制。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5。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请问洪涝灾害过后,朋友网传说会有什么SK5病毒吗?还不能吃西

你好,洪涝灾害过后可能会有一些瘟疫,也就是所谓的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扩散,所以这时候尽量少吃水产品,水果还是可以吃的,不过西瓜本身属于凉性食物,吃多了也容易腹泻

Q:怎样对洪涝灾害溺水者进行抢救

  洪涝现场落水救护注意事项


  江苏省南京吕明、河南省息县杨洛华、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陈彦君、福建省宁德刘光辉等网友介绍的“注意事项”,是极其有益的知识。现将其概括为:

  (1)发生洪涝灾害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尽快撤离到高坡或山地上,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落水人员应注意避开洪水主流,当水面上浮有柴油、汽油物质时,应尽量避开,以免吸入。

  (2)被洪水围困或落水后,必须尽可能地保存身体的能量。在水中漂浮是水中求生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尽快地游离现场,应尽量保留体力。

  (3)寒冷对水中的人有很大威胁。体温迅速下降,会导致冻僵或冻死。在水中,穿衣物比不穿衣物体温下降得慢,静止比游泳时体温下降得慢。除非接近高处、船只、救生人员或其他可抓靠的物体,否则不要用力游泳,以免体能迅速丢失。

  (4)在等待救护时,应尽可能地靠拢在一起,便于互相救助,互相慰勉,而且大家在一起易于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

  (5)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如被抱应想办法使溺者离开或滑脱,然后再回身救溺水者。


  溺水是水灾中的夺命元凶


  洪涝灾害对人生命最直接的威胁是溺水。溺水致命的主要原因有:①溺水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②落水时,因呛水、恐惧等引起反射性喉头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反射性引起心跳骤停而死亡,即所谓“干性溺水”,约占溺水死亡的l0%;③在落水前或落水后头部撞到硬物或木桩、桥墩等引起颅脑外伤,在水中发生昏迷、死亡。

  在淡水中溺水,淡水吸入肺内一方面使空气无法进入肺而造成低氧血症,另一方面淡水进入肺后很快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导致急性溶血,释放大量的钾,使心室产生纤维颤动,亦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质发生改变,使肺泡萎缩引起急性缺氧。在海水中溺水,高渗性的咸水吸入肺内,使血浆蛋白由血液循环中渗入肺泡内,导致肺水肿,引起低氧血症。

  此外,溺水后的并发症如肺水肿、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和脑水肿等,同样对生命造成威胁。


  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有效抢救


  溺水过程发展迅速,可在几分钟内使患者死亡。溺水者同时有多个系统的多种异常情况。比如神志昏迷、发绀、眼结膜充血、面部浮肿、肢体冰冷、扪不到脉搏、呼吸停止、心跳微弱或心跳停止等。溺水者的口及鼻孔内常充满泡沫、泥沙或其他杂物,还可因胃内充满水而上腹部膨隆。早期可有癫痫样发作,而严重者在淹溺被救后2~3日内还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因血容量增多及心肌缺氧而导致心力衰竭。

  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绝不能坐等医务人员到来,也不能只顾运送而丧失宝贵的抢救时机。即使溺水者有现场不能解决的严重伤情,也应先进行急救处理,使基本的生命体征得以维持,再迅速送救护站或医院。

  下面我们主要小结现场对溺水者的抢救。因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害的现场急救,我们将在近期另行讨论。


  对溺水者的现场抢救要点


  我们概括了河北省高碑店彭程、河南省许昌王燕梅、广东省东莞颜建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杨利弯等网友以“迅速、有效、坚持”为原则的现场急救要点:①尽快打捞溺水者到陆地上或船上,立刻清除其口鼻中的淤泥、杂草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解开衣扣、裤带,检查呼吸、心跳情况。②救起的溺水者若尚有呼吸心跳,但有明显呼吸道阻塞,可进行倒水:将溺水者的腹部置于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然后用手按压背部,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的水倒出。倒水动作要正确、敏捷,切勿因为倒水而延误其他抢救措施。③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术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两者都是溺水抢救工作最重要的措施,要坚持较长的时间,不能轻易放弃。若有必要且条件许可,可在气管内插管,吸出水分并做正压人工通气。④对昏迷的溺水者可针刺人中、涌泉、内关、关元等穴,强刺留针5~10分钟。⑤对有外伤的溺水者进行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等对症处理。

  许多网友还正确指出:溺水者经过现场抢救苏醒,仍不能麻痹大意、放松抢救,而必须加紧转送。因为溺水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大多有严重的肺水肿、脑水肿、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在复苏过程中多有发热,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或肺部感染。

  对昏迷不醒的溺水者,如条件许可应尽早采用低温疗法,降温应以头部为重点,愈早愈好。除头部外,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均可放置冰袋,以加强降温效果。


  防范水灾后传染病的危害


  洪涝灾害造成的水源污染、食物缺乏、衣被短缺、居住条件简陋拥挤、灾民抗病能力普遍降低以及蚊蝇滋生等因素,易形成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且疫情往往比较复杂,给灾区人民带来更大的危害。

  针对水灾后容易发生瘟疫的情况及时进行防范,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和环境卫生、疾病预防工作,是与洪涝灾害搏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

Q:外阴血吸虫病如何保健护理

外阴血吸虫病:预防主要是治好血吸虫病人,消灭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消灭钉螺、椎实螺和尾蚴;加强个人防护等几个环节。根据洪水涨退与血吸虫病感染高峰季节,防治可分为3个时期:①洪水汛期前期。在洞庭湖洪水上涨前3月底至5月份,对垸内和垸外易感地带开展认真查螺,掌握感染性钉螺分布地带,并进行药物杀灭处理。②汛期和洪涝灾害期。洞庭湖洪水开始上涨时,也正是血吸虫感染高峰期,应对垸外易感地带进行水体灭蚴;对接触疫水人员,特别是防汛抢险的军民和溃垸后临时居住在防洪大堤上的灾民,进行逐一登记造册,以便及时给予早期治疗;对高危人群施以人体防护。③退水期。对接触疫水者,开展追访,进行早期治疗。垸外易感地带洪水下退至有螺线时,及时灭蚴。开展查螺和查病,掌握灾后疫情,同时开展人、畜化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