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本市确定西城区展览路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三年内转型成为康复及护理院。这是《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本市首批进行转型的医疗机构。
北京市卫计委介绍说,首批确定6家医疗机构在3年内转型为康复医院,分别是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朝阳区崔各庄社区中心、朝阳区安贞社区中心、大兴区红星医院、昌平区南口铁路医院、平谷区金海湖镇社区中心。北京市财政投入9000万元用于上述转型,这6家医疗机构将至少按照二级康复医院的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建设科室、配备医生、治疗师、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
床位使用率低成为6家医疗机构率先转型的主要原因。这6家机构既包含公立医院,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卫计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康复护理处)处长郗淑艳介绍说,6家机构的选定是依据《指导意见》,由各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进行遴选,床位使用率低的机构优先列入转型范围。
北京存在较大的康复医疗需求缺口。以安贞医院和天坛医院为例,每年安贞医院冠心病术后康复需求大,医院每年支架1.1万人,搭桥4000人,其中北京患者中有6000多人需要术后康复,而天坛医院神经科每年出院17000-18000人,40%-50%需要康复。“建设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构建连续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郗淑艳说。
相关链接
上海试点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联盟
8月2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为推进本市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公立医疗机构和徐汇区、普陀区等6个区县所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组建成立上海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联盟,通过“团购”形式委托公益性社会第三方组织,开展药品集团采购。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负责人介绍,药品集团采购(简称GPO)是国际通行的医院药品采购模式,强调全过程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在“阳光平台”的框架下,挤出药价水分让利给患者。同时优化药品供应链,实现医疗机构内部物流与药品企业外部物流整合,提高药品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挤出药价水分让利给患者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主任付晨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2016年5月,上海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单位,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年)》,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成为这一方案明确的五项重要改革之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成为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从2016年2月起,上海启动相应试点工作,各家医疗机构和各个区县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最终共同组建成“上海公立医院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联盟”,这一联盟涵盖华山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岳阳医院、东方医院和徐汇区、普陀区、杨浦区、闵行区、金山区、崇明县所属公立医疗机构,这一采购联盟委托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下属的上海医健卫生事务服务中心,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第三方组织,开展药品集团采购相关的事务性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彭靖表示,在近年来国家药品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药价的背景下,上海在参照周边五省市药品均价的基础上,对符合药品生产管理标准的企业,允许其进入药品招标平台,但其药价仍然存在一定的议价空间。
付晨表示,药品集团采购联盟成立后,可以将挤出的药价水分让利给患者,同时优化药品供应链,实现医疗机构内部物流与药品企业外部物流整合,提高药品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实现药品集团采购,医院不再从药品收入中直接获得补偿,而是通过批量采购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转变了医院的补偿方式。药品采购供应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本市加快落实国家提出的 将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控制在30%左右 的目标,而从目前来看,全市公立医院机构药占比还维持在40%左右。”付晨表示,药品集团采购是上海市医改总体方案中 医药分开 和改革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逐步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