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暑:体温高但不出汗应及时送医

转载 来源: 人民网 2016/8/9 14:17:53

今年7月份以来,我国多个地方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加之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人体感觉极为不适。日前,中国气象局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志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气象局预测,8月全国各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部分地区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还将持续。面对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的暑热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发布”接受采访时表示,公众出行应尽量避开早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日光照射最强烈的时段外出;户外工作者应缩短工作时间,并做好防晒,防暑措施。

徐东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中暑也是分级的,轻症中暑的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并注意休息。

而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徐东群表示,中暑者也可以出现混合型,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体温高但是不出汗的情况,需要及时送医,因为如果抢救不及时,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徐东群所长还特别强调,对于身边的脆弱人群,尤其要注意做好应对暑热的准备,她建议: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和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患者等脆弱人群,应避免在阳光强烈照射时段在室外活动。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的房间中。晚上睡觉前最好关上空调。

对于高温天气下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速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另外需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随身携带防暑用品,作业时若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身处户外,应尽量穿着透气性好、浅色衣服,有助于散热。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建议穿衬衫,戴太阳镜,使用遮阳伞或遮阳帽。对于裸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防晒霜等,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晒伤。

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由于高温天气会使体温升高,容易缺水导致中暑,应注意及时补水,但要注意不能过度饮水,也不要大量摄入冷饮,这样容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暑有哪些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Q:这样是中暑吗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Q:容易中暑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高温 重症中暑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