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称,早产儿在成年后发生胰岛素抵抗并发展为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婴儿的4倍。但是他们成年后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相同。实验监测早产儿出生后13年内的新陈代谢情况,结果表明,早产儿患代谢紊乱的风险更高。在100名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中,26%有血糖异常的症状;但在正常婴儿中只有8%。
研究人员称,实验呈现此结果是因为,早产儿最重要的肌肉形成阶段是在子宫外完成的。了解此类风险后,大家需要密切注意早产儿不同成长阶段的代谢情况。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呢?应该怎样预防?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起病较急。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4、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5、皮肤变黑。小黑脖怎么也洗不干净?要当心了,不是脏,是糖尿病早期征兆。小糖友常会在颈部、腋窝、大腿根等皮肤皱褶处发现皮肤增厚、发黑,甚至在黑绒绒的皮肤上还有皮赘,这是假性黑棘皮病,即体内胰岛素过多的一种表现。假性黑棘皮病患儿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必须高度重视。
儿童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1、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随机血糖、自我监测血糖等内容。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工具,任何一种治疗计划都必须通过数据来获知成效,血糖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经常的血糖监测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弥补了血糖指标只能反映瞬时血糖的不足,是了解血糖水平必不可少的项目。糖友即便达标每年也至少应检查两次,血糖控制不好的或者改变治疗方式时则每3个月就应该检查1次。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值介于4%~6.2%时,表示血糖控制理想;6.2%~6.9%表示一般;超过7%就必须调整当前的治疗方案。
3、尿常规等检查 健康备忘:尿常规作为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损情况;有无泌尿系感染和其他肾病等。假如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4、血压检查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其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另外,可进行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5、B超检查 通过腹部B超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无胰腺钙化或结石、胆囊炎、胆结石、肾脏病变等。颈动脉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及早治疗。
儿童糖尿病怎样预防:
儿童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儿童糖尿病还要从肥胖入手,合理安排儿童的日常饮食,既要保证张身体多需要的营养,又要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家长应该肩负起主要的责任。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然要学会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要以为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是对孩子的爱,溺爱可能导致糖尿病,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孩子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肯德基、麦当劳、可乐已经成为当下儿童的最爱,一定要少吃。同时,儿童一定要多参加运动,不仅有利于长身体,还会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