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二孩妈妈坐月子遭遇肺栓塞死亡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1/28 10:30:12

刚刚生完二胎的高龄妈妈,夜里起床上洗手间,突然晕倒,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急救,已经没有心跳呼吸,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和嗷嗷待哺的新生儿。“夺命的正是肺栓塞,一种非常凶险的妇产科并发症,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有几分钟,孕妇和产妇是高危人群,死亡率高达7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邓玲红告诉记者,“这样的案例最近已经发生了两起,随着二胎生育和高龄产妇的增加,肺栓塞有增加的苗头,不得不防。”

孕妇肺栓塞注意事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邓玲红提示,产妇预防肺栓塞要注意这些:1。不要久坐或久卧。 2。注意饮食:不宜吃过多的高蛋白食品,要注意饮食均衡。3。及时筛查:有高危因素的产妇,产前去医院做一个关于血液栓塞风险指标的DRGT检测,若检测出患有肺栓塞,需及时去医院就医。4。留意蛛丝马迹:张玉洁提醒,孕期或哺乳期若发现左右腿大小不一,其中一只腿变粗变白,出现肿胀,务必及时与医院联系。

高龄妈妈更需重视产前筛查

由于此次全面放开两孩,生育欲望较强烈的是一大波1975年至1985年出生的女性,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明显增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科和胎儿医学中心主任陈敏说,自从去年广东省开放单独二孩以来,产前诊断中心高龄二孩妈妈的比例就在逐渐增加。而医生最担心的就是由于高龄怀孕,胎儿发生畸形、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更为常见。

畸形:实际上,对于高龄妈妈生二胎而言,医生最担心的就是出生缺陷增多,比如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心脏畸形等,以及胎儿染色体病、单基因疾病、遗传代谢病等。据专家介绍,普通人群中发生胎儿结构畸形的概率不超过5%,但是随着母亲年龄增加,胎儿结构畸形概率也会增加。陈敏说:“从临床对胎儿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来看,35岁以上的高龄女性怀孕,考虑生二胎的妈妈要充分重视这些风险,更要做好产前胎儿和母体的筛查检测。目前,对胎儿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主要是通过超声检查,一旦胎儿有畸形,B超的检出率可以达到80%。”

地贫:地贫基因筛查是准妈妈们绝不能漏过的产前检查。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第一胎已经做了产前诊断,第二胎还要做基因筛查,因为第二胎依旧有可能生出一个重度地贫的孩子,所以这个检查也不能省。

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病的筛查。妈妈年龄越大,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比例越高。目前,产前检测根据操作方式分为无创性产前检测和侵入性(有创)产前诊断两种,目前临床一般通过抽绒毛、抽羊水、抽脐带血等方式进行胎儿染色体、基因检测。陈敏指出,产前诊断都是在B超下进行,最佳穿刺抽取绒毛时间是妊娠11-14周,抽取羊水时间是妊娠16-24周。

孕妇并发症:“对于高龄妈妈而言,往往更多的是关心腹中胎儿的健康。”陈敏表示,“年龄越大生孩子,发生妊娠并发症的概率越会增大,所以计划生二胎的女性别忽视自己的危险因素。”像先兆子痫(孕期高血压)、糖尿病、早产等都是高龄妈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一旦发生且控制不好,对母体和胎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肺栓塞的诊断D-二聚体值多少

D-二聚体是可以用来诊断排除肺栓塞,即D-二聚体小于500ug/L。因为该项指标敏感度高而特异性差,临床中有很多种疾病或者创伤应激状态下D-二聚体都可以升高。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就是CT肺动脉造影,可以清楚直观的看见栓子的大小,阻塞的血管。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疼、晕厥等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查确诊。

Q:肺栓塞的诊断D-二聚体值多少

D-二聚体是可以用来诊断排除肺栓塞,即D-二聚体小于500ug/L。因为该项指标敏感度高而特异性差,临床中有很多种疾病或者创伤应激状态下D-二聚体都可以升高。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就是CT肺动脉造影,可以清楚直观的看见栓子的大小,阻塞的血管。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疼、晕厥等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查确诊。

Q:确诊急性肺栓塞需要如何治疗呢?

确诊急性肺栓塞一定要到医院处理,不能靠休息的,那到医院去因为它是急症也是重症。治疗急性肺栓塞首先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就是不要有更严重的肺栓塞发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溶栓,也是最经典的治疗,就是把血栓溶解掉。当然抗凝,溶栓是我们最常见的专门针对肺栓塞的治疗。当然我们一般的治疗也不能放过,首先给氧,吸氧治疗。包括我们的休息,补充液体,一些抗感染治疗。但是最重要的肺栓塞我们要搞清楚原因,不然的话你治好了肺栓塞漏了一个肿瘤,那不是一个太好的事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肺栓塞 二孩妈妈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