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产后禁玩手机得抑郁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2/29 9:05:39

小陈,一位26岁的初产妈妈,生产以后都是自己的妈妈一直在细心照顾她,按说母女之间相处总要比婆媳之间平和许多,但出院后不到一周,母女俩就互相掐起来,而矛盾的焦点,就是小陈能不能用手机。

妈妈觉得,女人坐月子就该安安静静地躺着养身体,不能看电视,更不能玩手机,否则对眼睛的伤害极大。

可小陈认为,坐月子天天关在家里已经够闷了,要是再不能跟朋友聊聊微信,她要“疯掉”了。

双方几番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小陈妈妈只好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而从小任性的小陈也不甘示弱,以“绝食”抵抗,坚决不喝催奶的鲫鱼汤和骨头汤。

想不到的是,小陈抵抗了三四天之后,她真的不想喝这些汤汤水水了,而且脑子里还萌生出了个可怕的想法:女人生孩子好累,再看看自己生的也是女儿,她以后也得经历生孩子这个过程,不如现在就带着她一起“走”算了,整个人变得十分懒散,不愿梳头,不愿刷牙,最后连漱口都懒得动。下面我们看看,产后抑郁都有哪些特征?

1、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行为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

2、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或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

3、创造性思维受损: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

4、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便秘、泌乳减少等;严重的可表现为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丧失社会能力,并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等倾向。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

产妇生活方式调适

①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尽早了解学习育婴技能,避免婴儿到来时手足无措,紧张慌乱;

②照顾新生儿产妇会精疲力竭,疲劳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尽可能多休息,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孩子睡觉时产妇也尽量睡觉;

③新生命的到来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请丈夫帮助完成家务和夜间喂奶的工作,请家人帮助准备食物或者处理家务等等;

④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适度锻炼身体,走出户外,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

⑤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为自己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⑥注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多与你的配偶在一起,告诉他你的感受;找一个信任的朋友,和他倾诉一下你的感受;和别的新妈妈聊聊天,相互沟通。这样可以缓解你的情绪,也可以学习到新的应对的方法和经验。

产妇心理调适

①产妇的个性特点、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直接关系负性应激事件影响结果,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采用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调动内部力量或求助于外部力量克服困难,使应激结果的不良程度减到最低。避免消极应对方式,如自我否定,悲观消极、躯体化、回避解决问题,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

②热爱新的生命,对孩子的到来,要抱有一份欢喜之心。新生命的诞生,是婚姻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将给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快乐和幸福,新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繁忙的劳动和重大的责任,在繁忙劳累中体会快乐和幸福。

③做好母亲角色的转换,过去是被照顾对象,现在自己是肩负责任照顾婴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克服损失感,如失去自由和许多娱乐,失去以往的身份,失去苗条身材等。作为孩子的母亲价值观需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接近实际,对生活的看法也要实际,努力增加幸福感和责任感,感受新生命诞生带来的幸福快乐;

④放弃完美主义的想法,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

配偶和家人的支持

①缺乏来自他人的支持是发病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来自配偶的支持,配偶和家人要了解学习孕产妇照顾和育婴知识,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外来的支持可以将负性应激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配偶和家人要愿意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及时告诉产妇育儿的经验,帮助适应新的生活变化,平稳度过陌生和慌乱期;

③为产妇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以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④帮助产妇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转变,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简化生活避免改变,在怀孕和分娩后1年内,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变,重大的改变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生活更加难以应对;

⑥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观察产妇的情绪,多沟通,如发现有产后抑郁的一些表现,分担产妇的忧郁和担心,及时劝解、疏导或咨询专业机构;一旦确诊,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