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在2月4日第16个“世界癌症日”来临之际,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在广州发布了《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报告揭示了全球及我国目前严峻的癌症形势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以及加强药物创新、提升药品可及性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疾病负担的多重积极意义。
个体化医疗是前癌症防治的重要手段
传统化疗的局限性已经被大家熟知,随医学的进步,癌症的治疗也在创新。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就是靶向治疗的出现。就乳腺癌而言,在1998年第一个抗H2的靶向药物被批准后的10年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绝经之后的患者,乳腺癌生存率已经达到90%。
罗氏制药中国医学部副总裁张方直博士认为,个体化医疗是目前癌症防治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通过确定特殊的基因标记物,另一方面通过传统临床试验数据、先进的诊断检测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帮助每一位肿瘤病人提供最适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张方直博士)
给病人“找对药”需建立互联大数据库
个体化治疗是针对病人提供最恰当的时间提供最对的治疗,这个就是要和很多方面数据结合起来,比如基因测试的数据、影像学检查数据、病历数据等。通过结合基因测试数据,能够更高效地经过精准的分析,针对特定的癌症病人找出有效的治疗药物。
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目前在研发中的癌症治疗药物中有超过73种是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即使在其他种类的治疗药物中也有超过42的是个体化治疗药物,是针对特定的疾病。
但是张方直博士认为我国要实现个体化的精准医疗,“给病人找对药”,仍面临数据、程序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每家医院都有电子病例,但很难有高质量的电子病例,相关数据在各医院之间是不相容的。”
提高创新药审批效率能使患者获益
张方直博士认为,药品不像汽车工业或者电脑,制造出来就可以上市,它有复杂的药物审查流程。癌症药物的研发起码要经过药物审批和临床试验审批两道大关。一个药物从筛选到临床前的研究,药理性、毒理性,只有少数能进入临床试验。过去临床实验审批需要30个月左右,去年已经缩到8到10个月。但是欧美国家,临床实验审批周期可能在一个月左右,官方审查非常快速,我国与之相比仍有差距。
另外因为研发投入不足,医师参与兴趣不高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速度和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长远来看,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肿瘤防控和药物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强基因测序的系统研究在应对癌症挑战方面至关重要。如果能够进一步加速创新药研发速度,很多患者将从中获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