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秘方”“权威专家推荐”“服用一疗程不见效全额退款”,近年来,医药电商蓬勃兴起,但互联网的虚拟性、信息海量等特征也为制作、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提供了温床。药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被伪冒品牌的正当药品企业也蒙受巨大经济和声誉损失。面对不良商家的“广告轰炸”和“疗效攻势”,我们如何擦亮双眼,避开假药劣质药的陷阱?
假药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万
日前,海南省破获一起互联网制售假药案件——号称香港“神药”,能根治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在网上大肆广告诱骗患者,从海南琼海、文昌销往全国17个省,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据介绍,这款号称香港英吉利制药厂生产的“狮马龙血脉康胶囊”在宣传中写道:“吃6粒见效,吃10盒一个疗程,吃25盒根治。”经海南省药品检验中心检验,该药含有双氯芬酸钠和醋酸泼尼两种成分,服用后短期内疗效显著,停药便会复发,长期服用还会引发骨质疏松等疾病。
网售假药劣药监管难点多
网络购物消费市场因其方便快捷备受青睐,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药品与保健品销售数额增长迅猛。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测算,2016年国内网上药店总体销售额达111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介绍,据评估,在全球互联网上销售的药品约50%是假药。这些假药有的缺乏有效成分,有的甚至含有毒性物质,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害人。同时也扰乱正常的药品流通秩序,给合法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新型的售假方式具有跨境、隐蔽等特点,也是各国政府药品监管部门打击假药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互联网信息甄别难度相当大,在“狮马龙血脉康胶囊”一案中,主要通过QQ、微信、淘宝等网络销售,犯罪嫌疑人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并频繁更换未经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和社交网络账号,更换网店销售,快递发货,上下家不见面,隐蔽性很强。互联网制售假药涉及多地,如果没有协作机制就跨地域调查难度较大。就单个食药案件而言,往往表现出数量少、案值小、消费者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仅靠食药监管部门或单个地区难以实现全链条打击。
网络假药已经形成一条隐蔽的产业链条。综合当地查办的多起网络制售假药案件分析,大规模的网络制售假药链条长、环节多,且各环节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伪造《药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书》等资质材料,有专人负责在网购平台上刷“好评”,甚至一些合法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在假药销售、物流等环节,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教你如何避免买到假药?
一要选对药店。到证照齐全的正规药店购药,尤其是中草药,鉴别难度大,在一些流动摊贩处容易买到假药。患者在网上药店购药更应擦亮眼睛,可通过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网站了解获批的网上药店,最好是在有实体连锁店依托的网店购药。
二要查看包装,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的材质和印刷质量。一般假劣药品包装粗糙,印刷技术水平差或字迹模糊。看包装上的数字,确定包装上有无批准文号,无批准文号或标注有问题的药千万不要购买。看字号。应简单了解药字号、消字号、卫字号和健字号的不同含义。国药准字药品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消字号代表卫生消毒用品,卫字号是卫生用品(还包括部分化妆品),健字号是保健品。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近效期(距离规定的有效期6个月)药品不宜购买。
三要仔细观察药品的品质。固体制剂要看其有无变色、斑点;液体制剂(如糖浆剂)要看其有无霉变、絮状物、混浊、沉淀等;软膏剂要看其有无水化、变稀、变色、异味等情况。
四要学会识别虚假广告。如今各种虚假药品广告充斥着各大主流媒体,从电视、广播、报纸到互联网。除了监管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外,消费者自身也应明辨真伪,勿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虚假广告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夸大功效,常带有绝对或保证性的广告用语,如“一针见效,无效退款”和“根治”、“国家级新药”之类;假用医生、祖传秘方、明星患者的名义吹嘘疗效;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在保健食品的广告词中加入治疗疾病的内容;将药品广告做成新闻的样子,让患者以为是新闻报道,增加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