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冲一碗“绿豆鸡蛋汤”可润燥

家庭医生在线 2017/3/28 10:18:02

春天是干燥的季节,很多人会因此干咳几天,直到咳嗽的时候稍微出点痰了,胸痛咽痛才好一点。从西医角度说,痰,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白细胞和细菌战斗之后的结果,是战场上的狼藉之物,其中有死了的细菌,也有白细胞的“遗体”,到能咳出痰来的时候,急性的炎症也才偃旗息鼓。之前无痰,就是身体和细菌处于激战之中。如果用中药的办法帮助一下身体,这个战斗就可能结束得快。这就要补阴,或者说滋阴,以助我们身体白细胞的一臂之力,因为白细胞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属于中医说的阴,从这个角度上说,补阴就是增加免疫力。

对付这种干燥,可以用绿豆和鸡蛋黄冲一碗鸡蛋汤:先把绿豆煮得开花了,这个时候的汤还是发绿的,不是发黄的,这样就保存了绿豆的略微凉性。将鸡蛋打到碗里,搅拌之后加上少量冰糖,之后用绿豆的绿汤直接冲到盛有鸡蛋的碗中,生鸡蛋的颜色就变黄了,基本上被烫熟了,放温了之后饮用,对因为天气干燥引起的诸多问题,包括干咳、口舌干燥甚至皮肤干燥都很有效。

润燥食疗方

1、梨汁粥

材料:鲜梨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梨洗净,去皮、核,榨汁备用;将梨皮、梨渣、梨核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梨汁、白砂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润肺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口干等。

2、雪梨膏

材料:雪梨。

做法:取鲜雪梨适量切碎,榨汁备用。梨渣加水煎煮2次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与梨汁浓缩,再加倍量砂糖,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含服或冲饮。

功效:可清肺泄热,润燥止渴,用于肺燥干咳、久咳、胸痛等

3、贝母蒸梨

材料:川贝粉5克,大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雪梨洗净,切块,与川贝、冰糖同入碗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2次。

功效:可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咳嗽。

4、秋梨燕窝

材料: 秋梨1个,燕窝、冰糖3克。

做法:将秋梨去核,燕窝泡软,冰糖捶碎,将二者同纳入梨心中,蒸熟、早晚各服食1次。

功效: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喘、咯血及秋燥咳嗽、胸痛等。

5、白梨蜂蜜

材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做法:先把白梨挖去皮、核,将蜂蜜填入,上笼蒸熟吃,每日早晚各1个。

功效:可生津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症

6、梨酱

材料: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取鲜梨去皮核,切碎,加冰糖适量煮熟,压如泥糊状即成,分次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润肺清热,止咳化痰,适用于小儿咳嗽。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肛裂如何食疗

肛裂的食疗: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多饮白开水;忌食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忌烟酒。1,血热肠燥宜食润肠通便之品,如番薯、绿豆、燕麦、无花果等。食疗方:香蕉粥、蜂蜜粥。2,气滞血瘀宜食清热化湿通便之品,如冬瓜、山楂、海带、萝卜、粳米粥、黄豆、西瓜、绿豆等。食疗方:山楂粥。3,阴虚津亏宜食养血润燥之品,如芦根、雪梨、鲜藕、荸荠、西洋参、甲鱼汤、山药、扁豆、莲子、大枣、阿腔等。食疗方:黑糯米粥(大枣、桂圆、黑糯米)。

Q:牛皮癣如何食疗

牛皮癣的食疗:银屑病(牛皮癣)病人的饮食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饮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1,肝郁化火宜食清肝泻火之品,如西瓜、冬瓜、菠萝、苦瓜,饮菊花茶等。食疗方:栀子菊花汤。2,风湿蕴肤宜食祛风利湿之品,如扁豆、山药、薏苡仁、绿豆等。食疗方:防风丝瓜汤、荆芥芹菜粥。3,血虚风燥宜食养血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大枣、龙眼肉、枸杞粥等,可适当进食果仁类食品。食疗方:当归红枣粥、鸽子红枣汤。

Q:便秘如何食疗

便秘的食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纤维的粗粮及绿色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生冷煎炸之品,忌饮酒无度。可每日晨起用温开水冲服蜂蜜l杯。1,肠胃积热宜食白菜、油菜、梨、藕、甘蔗、山楂、香蕉等清热通便之品。食疗方:白萝卜蜂蜜汁。2,气机郁滞宜食柑橘、萝卜、佛手、荔枝等调气之品,可饮蜂蜜柚子茶、玫瑰花茶。食疗方:香槟粥(木香、槟榔、粳米、冰糖)。3,脾气虚弱宜食山药、白薯、白扁豆粥等健脾益气之品。食疗方:黄芪苏麻粥(黄芪、苏子、火麻仁、梗米)。4,阴虚肠燥宜食黑芝麻、阿胶、核桃仁等滋阴润燥之品,可研粉以蜂蜜水调服。食疗方:枸杞子粥、山药粥。5,脾肾阳虚宜食牛肉、羊肉、狗肉、洋葱、韭菜等温性之品,忌生冷瓜果,烹调时加葱、姜等调味。食疗方:杏仁当归炖猪肺。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