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暴食症患者用食物来逃避压力

转载 来源: 生物谷 2017/7/13 15:19:16

近日发表在《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扫描结果显示,与正常女性相比,患有暴食症的女性在压力下,大脑对食物的反应不同。

研究者发现,在经历压力事件后,患有暴食症的女性的大脑的与自我反省有关的区域的血流量下降,而正常女性的大脑的该部位的血流量是上升的。这项发现提示,暴食症女性可能利用食物来避免关于自身的负面想法。

这是第一项关于暴食症女性在经历压力事件后大脑对食物的神经反应的研究。

在暴食症患者中,压力被认为是启动吃东西的开关,但是没有什么研究来探索暴食症的过程如何,患者对食物的反应如何。

研究者开展了2项实验。首先,10名暴食症女性患者和10名正常女性来到实验室,吃相同的饮食。1小时后,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与此同时,让参与者先看一些中性的图片,比如树叶、家具,然后让参与者观看一系列高脂/高蛋白食物的照片,比如冰欺凌、巧克力蛋糕、披萨等。

然后研究者会让参与者完成一些很难的数学难题,这些难题会引发压力和威胁参与者的自我感觉。然后参与者再次观看高脂/高蛋白食物的照片,对参与者的大脑进行扫描。每次扫描完成后,参与者对自己的承受的压力水平进行评分,对自己对食物的渴望进行评分。

“我们发现,在经历艰难任务压力上升的每位参与者均认为,在看到食物的照片后,压力水平会下降。同样的,每次观看到食物后,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就上升。”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Sarah Fischer博士说道。

虽然两组参与者向研究者报告的自我感觉很相似,但是让研究者吃惊的是,两组参与者的大脑MRI扫描情况却很不一样。暴食症患者大脑的楔前叶血流下降,而正常参与者大脑的该区域的血流上升。楔前叶与人对自身的思考有关。

“当人们在进行自我反省、沉思或自我批评时,大脑的该区域的血流量上升,”Fischer说道。

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另外17名暴食症女性完成第一项实验中的难题,看看是否获得相同的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参与者的大脑扫描结果与第一项实验结果一致。

研究者认为,暴食症患者在经受压力时减少大脑楔前叶的血流量,从而关闭大脑的自我批评的思考,从而使得自身不再关注解决难题时的痛苦的感觉。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觉得自己有暴食症,很难受,怎么办?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疾病。患者极度怕胖,自我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的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等)来清除已吃进的食物。 暴食行为的诱因一般是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之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大部份的病患者有感情问题及情绪上的不稳,并借着强迫进食来逃避痛苦的问题。 治疗暴食症重点在于让他们养成一日三餐、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高脂、高糖的食物。另外,多吃高纤维食品能帮助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而减轻对轻泻剂的依赖。暴食症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及心理治疗。饮食治疗以均衡饮食为主,减少甜食的摄取,但要摄取适量的脂肪和足够的纤维质,维持饱足感。心理治疗则鼓励患者接受其体重和身材,找出情绪压力的来源 ,并强调正确的饮食观念。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进行。

Q:应如何治疗暴食症?

暴食症是一种精神上的异常,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但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大部份患者是中上阶层的少女及年青女性,且多为长期反复在减重的人,有暴食行为,患者会在短时间内狼吞虎咽吃下大量食物,之后利用催吐,服用利尿剂,受泻剂等各种方式将食物移出体外,或甚至绝食一段短时期及过量做运动,患者会对催吐等事极力隐瞒,并充满内疚及罪恶感,但又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异常的行为,若每周达2次,每次在两小时内暴食,且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暴食症,治疗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及心理治疗,饮食治疗以均衡饮食为主,减少甜食的摄取,但要摄取适量的脂肪和足够的纤维质,维持饱足感,另外心理治疗则鼓励患者接受其体重和身材,找出情绪压力的来源,并强调正确的饮食观念。

Q:强迫性大量进食,恐为暴食症

你好,由于人的情绪中枢与食欲中枢距离很近,所以当人面临压力较大或情绪得不到满足感的时候,往往容易转化为进食的问题。处理进食问题最根本是要处理背后的情绪压力问题,建议药物治疗结合后续心理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