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误服药物中毒,是年轻父母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幼儿出于好奇、模仿大人的行为外,家长对药品常识的缺乏或忽视、盲目滥用药物,也是导致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佛山一名15岁少年出现了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鼻子塞。为了缓解孩子鼻塞症状,家长给他用了一种喷鼻剂,用过喷鼻剂后出现了昏睡不醒、嘴唇发黑,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而且是抽搐样呼吸,脉搏没力,血压很低,心律也很慢等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孩子应该是萘甲唑啉中毒,使用5次解毒药后,脉搏才开始恢复正常。
萘甲唑啉滴鼻剂不能长期使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官萍主任医师在家庭医生在线问答平台告诉广大网友,麻黄素滴鼻液或滴鼻净(萘甲唑啉)等,都属于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不少病人将其视为常备药,只要鼻子不舒服就滴几滴,结果发现,药效越来越差,滴药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症状却越来越重。由于麻黄素滴鼻液弊多利少,国内鼻科专家于近年提出了限制滥用麻黄类鼻腔减充血剂的建议。
目前,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主要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等,且成人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儿童尽量少于5天,且应将浓度减半,而且点药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每日3次为宜。另外,不少中成药类的滴鼻剂中也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成分,应慎重使用。
儿童用药中毒后该怎么办?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或指责、打骂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首先,要早期发现孩子吃错药的反常行为,如孩子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孩子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家长遇到此事,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孩子动过。
其次,家长要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及时地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药物,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比如说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等;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