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日前评选结果揭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骆抗先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骆抗先是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羊城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为乙肝患者、为传染病研究倾注了大半生时间和全部精力。
62年救治数十万患者
1931年生,从事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至今62年,救治了数十万患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独力编写125万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1-4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曾荣立三等功6次。
2006年75岁高龄时,开通博客,撰写科普文章。10年间,博客访问量超过1100万,博文被网友转载约10000次,位居浪博客健康总流量榜第17名。目前每天博客浏览量约为20000人次。
这位“线上线下”被海内外网友和患者亲切地称之为“骆老”的殿堂级“网红”博主就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南方医院感染科主任、全军传染病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骆抗先。
为了摘掉 “乙肝大国”的帽子而学医
据了解,骆抗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他从十几岁起就辗转流浪,以抗日流亡学生的身份读完中学。1949年,骆抗先考入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54年于第五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传染科,从此骆抗先就在乙肝防治领域耕耘至今。
众所周知,传染病一直是我国卫生防疫的天敌和重点,但物换星移,当历史跨过七十年代的门槛,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寄生虫、霍乱、天花等已扫荡殆尽,传染病已经不再那么可怕,传染病专业也因此在这充满辉煌的时刻渐渐降下帷幕,成了末落学科。然而,骆抗先的选择不是因为那个研究方向有多么辉煌,能给自己带来多么大的利益,而是关注到一个事实——我国约有10%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广东省比例更高达15%至20%。为了摘掉中国是“乙肝大国”的帽子,他选择了病毒性肝炎研究,为揭示乙肝的发病机理,他踏上了寻求真理的艰难跋涉之路。
刨根问底式探知肝炎,获得人类重大发现
1996年底,某军事学校700多名学生转氨酶不明原因地增高,疫情面达61%,其中有20多人因感染严重被送进部队医院。总后勤部卫生防疫部门马上责成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派专家去现场调研和协助防治工作。身为全军传染病专业组组长的骆抗先到达疫区后便一头扎进调研中,每一环节都亲力亲为,他先是同当地防疫人员做好控制疫情工作,对疫区进行消毒,查看病人的血清和粪便样本,排除了食物和农药中毒的可能性。
“驻地有外训基地,会不会是西方病种传播?” 、“或因为附近放射源的泄漏?”,对于病源,骆抗先做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然而,经过验证,这些假设被一个个推翻。接着甲肝、乙肝、丙肝等肝炎也一个个被否定。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骆抗先还在一点一点地收集病人大便和血清标本,还在病区看着他的病人,给他们带去初春里最温暖的阳光。回到广州后,骆抗先并没有放弃追寻病因,在医院的支持下,他与专题攻关小组通过一年多严谨的动物实验和分子病毒学实验,在尝尽了无数次失败连着失望的痛苦之后,终于鉴定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组成段。据了解,这是继甲型和戊型肝炎后发现的世界上第三种经胃肠传播的肝炎病毒。这一重大发现,作为肝炎病毒的早期研究成果,为人类探知新病毒所致的肝炎写下重重一笔。
125万字“红宝书”惠及整个乙肝领域
骆教授从医63年来,为医疗界所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他是一名南方人,从来没学过汉语拼音,却用尽4年时间,亲手用电脑敲打出125万字被传染专业医务人员奉为“红宝书”的《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此书目前惠及整个乙肝领域。有骆教授的同事透露,这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及其中的艰辛我都看在眼里,且不要说克服打字慢的问题,全书200多幅图都是他自学绘图软件后自画或改画的。在当时网络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时为了得到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先后请各地图书馆帮助查找所需资料,有的请在国外的朋友帮忙寄来。文字更是一再斟酌,尽量言简意赅,就连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复核避免发生错误。并且坚持每5年对书中涉及的数据和方法亲自修订一次,每次修订时要重写约60%的内容。这本书承载了骆老毕生心血,倾注了60余载所学知识,是惠及无数乙肝患者希望之书,是乙肝诊疗的金标准!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