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外科手术,相信不少经历过的患者都会焦虑、恐惧,尤其是手术后所带来的剧烈疼痛更是让人难忍。不过如今,患者术后不仅无须再忍痛,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而这些令人欣喜的改变正是应用了加速康复外科,这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模式正在颠覆临床上许多传统的理念和做法。2018年,正值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中国第十年。这十年,加速康复外科在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8年4月20日,第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年会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历程专家访谈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丹麦的国际加速康复外科之父Henrik Kehlet教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之父黎介寿院士、国内加速康复外科领域先驱邱贵兴院士、国家卫健委赵婧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王文京副秘书长、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等专家以及国内临床一线的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麻醉科、护理领域医学人士齐聚羊城,回首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十年发展历程,共商我国加速康复外科大业。期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正式成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与共识》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历程专家访谈现场
从2007年到2018年
加速康复外科在中国萌芽生根
提及加速康复外科,还是有不少人会疑问:这是什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最初由丹麦的Henrik Kehlet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围手术期处理程序的一种创新概念。它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首次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中国,并在全世界率先开展了胃癌手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使施行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在围术期获益。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外科学》(主编:赵玉沛 姜洪池)首次将加速康复外科内容写入教科书。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的提案《加速康复外科能助力改善医疗服务》收到了国家卫计委的答复,并到南京军区总院参观并参与了专家研讨会。
2015年起,在国家卫计委、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华西医院等积极推动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多省市医疗机构中开始实践推广。2018年,正值黎介寿院士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中国十周年。通过十年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中国萌芽生根。目前全国已建立10个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医院,并通过多学科经验分享和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医护人员树立对加速康复外科的正确认识。
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宁教授说:“此次会议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加速康复治疗理念的普及和提升我国加速康复外科相关诊疗技术的水平,通过构建临床规范诊疗体系、科学研究平台体系、医师培训体系、国际沟通体系和健康教育体系五大体系,搭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加速康复外科相关诊疗技术领域的、‘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创新平台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外科事业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李宁教授
何裕隆教授(中)
从忍痛到无痛
加速康复外科加速患者康复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在结直肠、骨科、泌尿、妇科、乳腺等外科手术中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实践已证明:加速康复外科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及增加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这些令人欣喜的改变正是由于应用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何裕隆教授说。
尤其是对于疼痛的管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疼痛的管理和控制,不仅实现外科手术追求的“无应激、无痛、无风险”的目标,而且能够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创伤及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以往对于手术后的疼痛,患者只能强忍着。如今,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镇痛方法和药物选择。我们应用多模式的镇痛管理,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同一种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充分控制疼痛,就能更早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加入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多种镇痛药物,虽然多用了药,但是实际上比单一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带给病人的花费反而降低了,因为副作用少了,病人恢复快了,总的治疗花费就会减少。”何裕隆教授说到。
美国2016年发布的《术后疼痛管理指南》中强烈推荐:除非有禁忌,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应该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
李宁教授补充道:“不要只依赖麻醉医生来管理疼痛问题,外科医生也需要承担患者术后疼痛问题,我们经常说,患者评价外科医生的两个标准很简单,一个是刀口,一个是疼痛。”
大会现场
从现在到未来
如何更好推广加速康复外科?
不过,尽管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对病人、社会、医院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现实中一些医院在推行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李宁教授说到:“加速康复外科虽然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初见成效,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多种手术中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生和患者对围术期镇痛仍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根据一项包含1000名骨科、普外科和麻醉科等实名医生和近28000名公众参与的“我的疼痛观”调查结果显示:99.7%的医生和90%的公众认为有效镇痛管理可以加速术后康复,87%的公众表示在未来手术中愿意选择术后镇痛药物来减轻疼痛,70%的医生在术后为患者使用了合理的镇痛药物助患者加速康复。然而,在做过手术的患者中仍然有90%的人有过疼痛经历,其中中重度疼痛占比达50%,此外,46.9%的患者对术后疼痛的管理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从上述两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有近30%的医生虽然认识到术后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康复,但在实际临床中并没有执行。而近半数的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不满意,说明在执行层面的术后疼痛管理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医患双方对术后疼痛管理及加速康复外科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何裕隆教授解释,速康复外科的理念的推广不是口头上说说,还需要多方支持和配合。
“首先,医院领导必须要重视,给予管理上的支持;其次,信息要统一,形成制度,科室之间相互支持;最后是观念的转变,包括医生、护士和患者,甚至是护工。医生应积极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帮助患者明确了解每一步骤的内容及意义,从而减少患者顾虑,得到支持配合。
李宁教授认为,未来我国应尽早启动加速康复外科多中心研究,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学术交流学习,将加速康复外科设立为考试课程、专科继续教育、甚至是职业认证考试的一部分,制定适合中国医疗环境的不同的疾病诊疗临床路径,推广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与共识》(主编:何裕隆 李宁)将成为国内首部全面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专著。这也将极大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迎接加速康复外科在中国的下一个十年。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