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通过世界卫生组织EMT认证评估一周年纪念。为进一步加强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大众自救互救的意识,5月12日上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职业病防治院以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一同在举办了主题为“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暨“自救互救应急技能科普宣教活动”。
省二医: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摄影:朱健)
活动现场(摄影:朱健)
作为全球仅9支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一方面创新发展了紧急医学救援教育与社区志愿者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在各大社区、学校开展培训超过350场,培训人数超过45000人,培训持证志愿者超过8000人。更在2017年10月开展互联网+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启动应急救护志愿者管理平台搭建工作,利用信息平台对应急救护志愿者的培训和使用进行有效、规范、实用的管理。
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社会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的种类和特征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应急医疗队与我省疾控中心承建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以及我省职业病防治院的“国家级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协同作战,科学、有效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健康。
市民体验各类应急救援“黑科技”(摄影:朱健)
据了解,本次活动内容丰富,除了全方位展示了手术车、移动CT车、医技车、宿营车、水电油保障车、理化车、通讯指挥车、消杀车、餐饮保障车等车载移动医院设备之外,还展示了会看病的“小白”机器人、远程心电图、智能化救援装备、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VR训练系统等移动帐篷医院里的各类应急救援“黑科技”。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田军章介绍,车载移动医院和帐篷医院以至少二级医院的诊疗水平标准来建设,涵盖了除ICU以外的所有专科,拥有20张病床,每天可以开展7台大手术和15台小手术,24小时运营可自给自足14天。作为“会飞的医院”, 发生灾难后的48小时内,移动医院和帐篷医院即可抵达现场,抵达现场后6小时内可全部展开救援。
现场分时段开展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摄影:朱健)
工作人员介绍自救互救应急知识(摄影:朱健)
最后,现场分时段开展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电子检伤分类等自救互救应急技能培训,国际应急医疗队队员手把手教学,向志愿者提供专场急救技能培训,推广和普及自救互救常识。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